題記:中華民族的五大傳統美德中,信是做人的根本、做人的靈魂,信就是誠信,就是誠實守信,用更通俗的話說就是實在、不虛假。西安市灞橋區第六十四中學確立的校園文化主題就是用實際行動傳承、發揚、踐行“誠信”這一傳統美德,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誠信”教育顯得尤為必要和迫切。

學校是青少年學習科學文化基礎知識的地方,更是青少年接受常規教育、形成健全人格、樹立遠大理想的主陣地。西安市第六十四中學地處民風淳樸的西安北三鄉農村,建校50年來的文化積淀使這里形成了自立自信、艱苦樸素、誠實守信、團結和諧、不甘落后的傳統。結合這些特點,學校開展了以“誠信”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建設探索與實踐。其目的是陶冶師生情操,啟迪心智,健全人格,有效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該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在思想和物質層面已經全面展開。走進校園,“誠信”的教育氣息撲面而來,校園的各個角落,都透露出誠信辦學、務實求真的信息,教師舉止得體,學生奮發向上。

圍繞主題選精髓

“讓誠信伴隨我一生”是六十四中的辦學理念,是對校園文化中心思想的概括和總結。我國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于1943年給廣東大蒲縣百候中學寫的一首校歌詩: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從而就有了今天該校的校訓:教人求真,學做真人。

“求真”,就是追求認識與客觀事物相符,真實地反映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在這一詞中,有一根本就是真實,有一方法就是追求。“求真教育”就是用正確的教育,去真實面對學生差異,面對生活現實,面對不同情況,不僅是實現教育的理念,追求方法的正確,還要有行動的正確;“求真教育”是純潔的教育,師生在共同研究探索中,品味知識的樂趣,探求世界的秘密。教師潛心治學教書心無旁騖,學生格物致知窮理思辨。教師以真情去教,學生為真理而學,“真”字連接師生,貫穿于課堂內外。“求真教育”就是真實的教育:讓孩子們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世界,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人生,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思想,用自己的雙手在做中學,用自己的真情實感去體驗社會。“求真教育”就是他們所期望的素質教育。

陶行知先生還認為,要引導新一代“學做真人”,就要實行全面培養的教育,使學生成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今天,學校之所以把“教人求真,學做真人”八個字確立為校訓,就是因為它對當前的教育仍有極強的針對性和指導性,值得全體教職工用一輩子的時間去躬行踐履。

環境育人立新“苑”

走進六十四中的校園,花園大多以“苑”字命名。苑在古代是指養動物、植林木的地方,多指帝王花園,在現代指的是學術、文體等薈萃的地方。但在這里又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廣場東花園命名為“誠信苑”——寓意建誠信校園,樹起誠信旗幟,培養誠信學子 ,形成誠信主題苑。背景墻建32米以中國古代誠信故事為素材的大型紅砂巖浮雕墻——命名為《鑄誠立信》主題文化墻。以誠信雕塑與之相呼應,內置青石板路供師生參觀學習。將大門東花園命名為“真知苑”,寓意要培養學生追求真理、為真理獻身的氣概,以及擁有廣博的真知識、真本領,為國家、為人民謀福祉的真才干。 內置開卷有益石書雕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科學長城始于一磚一石,求真明理凝聚一點一滴。南墻面永久表現《四大發明》, 體現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智。內設固定石桌凳和石板小徑,達到學生自由出入、讀書學習的效果。將大門西花園命名為真情苑——寓意以誠待人,人人敬;以信辦事,事事成。為人處世要有真情實意。內置跪羊圖石質雕塑——鴉有反哺之情、羊有跪乳之恩。南墻面置《弟子規節選》。生命因誠信而美麗,學習因多樣而精彩。同樣內設固定石桌凳和石板小徑,創建學生自由讀書學習的環境。

內外綻放“誠信花”

六十四中誠信校園文化建設作為全區第一批試點單位,獲得全省校園文化建設一等獎的佳績,同時他們以普及宣傳和深化誠信文化教育為重點,不斷探尋深化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式和方法,努力讓誠信從校園走向家庭,從墻里走向墻外。

“誠信”文化進班級、進課堂。誠信文化進班級由學校統一制訂班級文化建設實施方案,年級根據學生特點,圍繞誠信選擇主題,各個班級圍繞主題開展特色活動,形成班級文化;誠信文化進課堂就是建設求真課堂,通過點課、評課、公開課鍛煉老師的自信心,磨礪課堂教學經驗,真實面對缺點和錯誤,真實面對學生差異的互動和交流,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目前形成 “誠信之星”、“誠信團隊”、“今天我當家”、誠信演講、誠信故事評比等不同特色的班級文化符號,增強了學生班級榮譽感,提升了學生團隊的精神面貌,從自愛到愛班、愛校、愛家、愛國,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開展誠信主題活動。校德育處通過搜集整理,形成誠信辯論題庫,以班級辯論為初賽、年級辯論為復賽、學校辯論為總決賽的“誠信杯”辯論賽。辯論賽活動對普及深化誠信文化教育影響大、效果好,深受師生歡迎,師生參與的熱情都很高。“新生進入六十四中的大門,就踏上了求真之路、誠信之路。”這是該校解說詞的一句。學校德育處、團委、學生會把誠信教育作為新生入學的第一課,利用校園文化物化點位宣講校園文化主題、講解誠信故事;利用國旗下的講話展開新生誠信演講,舉辦了以誠信為主題的師生演講比賽和藝術節活動,使“誠實守信”、“學做真人”成為入學新生的方向標。

校園文化進家庭。通過小手拉大手活動和家長會,向家長宣講“誠信”文化,通過家校互動,為孩子營造良好的誠信氛圍。通過活動逐步構建起學生、教師、家長之間誠信交流、誠信做事、誠信育人的文化氛圍,使鑄誠立信成為共識。

從校園文化建設主題思想的醞釀到思想體系的形成,從主題思想的分解到最終的物化與落實,學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是他們依然走在“誠信”的大道上,以校園文化為引領,注重內涵的提升、加強精細化管理,不斷提高學生綜合素質,辦人民滿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