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教育部下發的“全面啟動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減負萬里行”一紙通知,表明了教育主管部門對中小學減負政策的強硬態度:

減負年年喊,今年來真的

3月19日,被稱為史上最嚴“減負令”的北京減輕中小學生課業負擔的措施開始正式實施。北京市教委下發的《關于切實減輕中小學生過重課業負擔的通知》中規定,嚴格執行國家和北京市課程計劃,嚴格控制學生在校學習時間,嚴格控制作業量,嚴格規范考試和評價工作,嚴格禁止違規補課,嚴格教輔用書管理,嚴格各類競賽管理,嚴格落實工作要求。

在這減負八條中,對學業和作業的控制堪稱嚴苛。小學一二年級周課時不得超過26節,語文、數學、英語學科課程不得超過15課時;三至六年級周課時不得超過30節;初級中學周課時不得超過34節。

小學一至二年級不布置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語文、數學和英語可適量布置家庭作業,三至四年級每天作業總量不得超過30分鐘,五至六年級每天作業總量不得超過1小時;初中每天家庭作業總量不得超過1.5小時。不得布置簡單重復性和懲罰性的作業,不得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讓學生家長代為評改作業。

此外,小學取消期中考試,初中各年級每學期只能組織期中、期末2次全校或全年級的學科考試。

減負并不是一個新話題,年年都在講,可落實情況并不理想。北京市教委副主任羅潔介紹,盡管經過一系列的努力,但是廣大中小學生依然存在“四多三少”現象——“學習時間多、家庭作業多、考試排名多、課外補習多;睡眠時間少、體育課和體育鍛煉少、自主支配時間少”。

今年實施的減負新規,被稱為史上最嚴減負令,確實動了真格。確立了一把手責任制,減負落實不力,校長將被問責。教育部規定,從4月1日至5月10日期間,各地義務教育學校將組織自查。教育部將組成督察組對部分省份進行抽查,抽查情況將以適當方式向社會公布。學校將“奧數”與入學掛鉤、校外培訓機構上新課、趕進度等行為都將作為重點督察內容,通過自查、抽查等形式對不規范辦學予以曝光、問責和處理。

減負不減壓,家長心慌慌

減負,是為了從根本上減輕學生和家長的負擔。然而,采訪中,家長對減負令并不領情,認為減負之后,心里更不踏實了。

減負令實施后,為了避免孩子在校時間超出“減八條”的規定,北京市大多數小學都已經開始每天下午三點半放學。這個時間放學,給雙職工的家庭帶來了煩惱。有些家長甚至開玩笑說要求單位也給放“減負假”,每天早點下班,好接孩子。

接送問題可以找老人幫忙,請保姆解決。放學早、作業少,怎么更好地分配利用課余時間,成了家長最糾結的事情。

“孩子天性愛玩,作業少肯定開心。雖然老師說在減負的情況下,會提高課堂效率,可最后成績怎么辦?”一位家長不無擔心地說。

家長們的不踏實更多地還是來自升學的壓力。北京市西城區一所名校的初二年級學生家長表示:“減負不能治標不治本,小升初、中考、高考,哪樣不要分數?雖然學校不會采用張榜的方式對學生成績進行排名,但實際上,在課堂上公開宣讀考試成績,每個學生都很清楚自己在班級中的位置。”

不少家長認為,由于中考、高考按分數錄取的現實壓力,在目前小學、中學階段倡導減負,雖然是一種美好的設計,但更容易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減負后,一所學校宣布把每天一節的英語課縮減為一周兩節,結果遭到家長的聯合抵制,在家長再三要求下每周又增加了兩節課。

為了不讓孩子“虛度光陰”,或者在學習上落隊,一些家長表示,雖然學校減負,家長卻不敢放松,一方面給孩子報一些興趣班,培養點愛好。另一方面,如果孩子成績下降了,就馬上報培訓班補課。

由于小學階段知識簡單,需要反復練習強化。作業少了后學生就缺乏記憶刺激訓練,減負后,不少家長選擇自己上陣給孩子出題、設計作業。

減負要落地,配套需完善

“現在學生的負擔是不是真的有那么重?是校內的負擔重,還是課外的負擔重?學校的課業減輕了,學生的業余時間都被課外報班占滿了,能算減負嗎?學校減負也不只是減少作業,減幾個課時那么簡單的事。教研機構要在課程設置、教材改革和作業的設置上做更多的研究。”北京市西城區護國寺小學校長湯國強認為,減負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家長、社會要共同承擔和面對這個課題。

他認為,學生負擔過重的根源在于人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越來越高,在于沒有一個很好的選拔人才的機制導致瘋狂擇校。因此,中小學生減負,單靠學校努力很難有大的改觀。

如何做到真正減負?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接受采訪時說:“真正減負要靠教育部門、學校、社會、家庭各方面的配合,包括對中高考評價體系的改革。否則,減負令的實施難以深入和持續。”

家長們也呼吁,在落實減負時,小升初、中考的配套政策要跟上,減負才能落到實處,才不會成為當減不減、明減暗增,才不會讓最希望減負的家長成為減負的“阻力軍”。

據介紹,中小學減負最早是從山東做起的,力度也是最大的,曾經因為學校違反規定撤了二十多個校長。幾年下來,結果是學生在校學習的時間減少了,社會補習班卻發展起來了。

業內人士認為學生減負后多出來的時間做什么,應該由個人決定。從專業化角度來講,學校應該有一支專門的隊伍幫學生作生涯規劃,讓學生知道自己做什么最開心,最擅長做什么,而不是簡單地去上家長報的功利性的興趣班。

某小學校長認為,減負是老生常談的話題,要進行科學減負,更要反思教育科學規律。減負也對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能否增效。課堂教學效果也給老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案是提高課堂質量之根本,教師要遵循學生發展規律,再開展項目研究。重點之一是對課堂節律的研究,不僅僅關注知識,更為關注學生的人際交往以及生命體驗。

據了解,為從根本上減輕學生和家長負擔,教育部正積極開展中考制度改革,推進綜合素質評價,鼓勵用ABCDE等級制呈現中考成績,而非過去的百分制,逐步扭轉單純以考試成績和升學率評價教育質量的傾向。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相關人士還表示,希望家長形成“適合孩子的學校就是最好的學校”的正確觀念,理性安排子女就近入學。(工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