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3年內建12所省級示范高中15所省級標準化高中

記者5月18日獲悉,西安市出臺普通高中教育質量提升工程三年行動計劃,三年內將創建12所省級示范高中和15所省級標準化高中。到2015年底,全市普通高中全部達到省級標準化,20%達到省級示范標準。

到2015年底,閻良區、臨潼區、長安區、藍田縣、周至縣、戶縣、高陵縣等每區縣至少創建1所省級示范高中。高中教師研究生學歷達到13%,初步形成一支1500人的普通高中教師骨干力量。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達到95%以上。2013-2015年,西安市要創建省級示范高中12所,省級標準化高中15所。其中今年創建省級示范高中3所,省級標準化高中4所。

西安市提出,加快普通高中布局調整,按照每10萬人口設置一所普通高中并主要設置在縣城或重點鎮的要求,優化普通高中布局,適度擴大校均規模,力求每所規劃定點高中學校規模控制在18至36個班之間(個別優質高中,可適當突破,但最大不超過60個班)。

在推動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樣化發展方面,引導普通高中開設職業教育課程,支持綜合高中發展,促進普職融通,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同時推進高中教育階段招生模式改革,逐步擴大優質普通高中招生計劃,同時擴大定向生比例;增加綜合素質考試科目,考查學生創新能力、實踐水平、人文素養等三個方面。全面實施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和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發展。

記者從陜西省教育廳了解到,截至2012年底,西安市有省級標準化高中105所,省級示范高中僅有13所。

高陵實施19年“無憂教育”工程

日前,高陵縣出臺《高陵縣十九年無憂教育工程實施方案》,提出將在已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的基礎上,全額資助今年新考入的全縣所有貧困生上大學,高陵也成為全國首個全額承擔大學學費的縣級政府。

按照《實施方案》,從今年起,高陵縣將對考入普通高校的家庭貧困在校生,全縣所有公辦、民辦中小學、幼兒園和取得合法辦學資質的民辦幼兒園學生實施十九年無憂教育工程。實施范圍包括:在該縣公辦幼兒園和取得合法辦學資質的民辦幼兒園就讀的幼兒,享受免費教育(三年保教費全免)及困難幼兒生活補助(每生3元/天,約20%在園學生可享受);凡在該縣義務段中小學就讀的學生,享受免費教育及“營養計劃”全覆蓋;該縣戶籍,在高陵一中、高陵三中和縣職教中心就讀的經正式錄取的計劃內學生(不包括復讀生、計劃外學生),按每生每年1600元的標準免除高中在校生學費,還按每學期每生1000元的標準給特困生提供助學金(一般貧困生為500元);該縣戶籍,在高陵一中、高陵三中和縣職教中心就讀的考入普通高校報到注冊的家庭困難大學生,給予相關資助。

據高陵縣教育局局長周興順介紹,在大學四年期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不但可享受在校期間學費全免,還能享受省內院校錄取新生每人500元、省外院校錄取新生每人1000元的入學資助,同時還能申請每年每生6000元上限的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今年秋季開始,不但新考上大學的困難學生學費全免,正在就讀的高陵生源困難大學生,也將能免掉80%學費。“家庭經濟困難”具體核定標準由該縣民政部門確定,而目前高陵在校高三生中的特困生約有300人。(陜西日報)

商南縣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執行效果被評估為全國第十

2013年5月20日,由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受全國學生營養辦委托完成的《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評估報告》(下稱《報告》)正式在京發布。陜西省商洛市商南縣營養改善計劃執行情況和執行效果被評估為全國第10名,并獲“營養改善工作先進縣”。

商南縣高度重視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工作,因地制宜,多措并舉,確保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規范、安全、順利。該縣建立健全食品采購、儲藏、加工、留樣、食用、消毒、應急等一系列管理制度,抽調縣上有關部門人員,定期對營養改善計劃實施情況進行檢查,確保營養改善計劃資金、食品兩安全。

近年來,該縣先后投入專項資金3000多萬元,高標準新建改擴建寄宿制學校,對所有農村中小學食堂進行重建和改造,投入140余萬元,為學校食堂添置蒸車、售飯車、操作臺、冰箱、消毒柜和電熱水器等設施設備1402臺(件),極大改善了學校食堂餐飲條件和師生的生活環境。該縣政府每年財政預算300萬元,為中小學解決300名炊事員指標,落實了每人每月1000元的工資補助經費。配齊配強食堂管理人員100多名,聯合相關部門,聘請專家開展校長、管理員、從業人員培訓1600余人次,培訓率和持證上崗率均達100%。該縣各中小學還把營養改善計劃與素質教育、“光盤行動”、感恩教育活動等相結合,讓學生們在享受營養餐的同時提高綜合素質,使學生在就餐過程中接受“愛惜糧食、尊重勞動、恪守禮儀、學會感恩”道德文化的熏陶,達到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

據悉,本次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評估范圍共包括22個國家試點省的699個國家試點縣,經過6個月的評估,共評選出20個營養改善工作先進縣。報告指出,評估發現綜合排序前100的縣主要集中在寧夏、云南、貴州、四川、廣西、陜西六省(區),和青海、甘肅、湖北、安徽等省的部分縣。西部地區的執行情況好于中部地區。(商洛教育局)

府谷縣通過陜西省教育強縣正式驗收

2013年5月7日至10日,陜西省教育強縣驗收組對榆林市府谷縣創建教育強縣工作進行正式驗收。省教育廳常務副廳長梁寶林和省政府教育督導團總督學曹普選分別出席總結大會和匯報會。

在5月10日召開的總結會上,梁寶林宣讀了《驗收報告》,對府谷縣創建教育強縣工作進行了全面客觀的評價,對府谷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教育和府谷教育的亮點工作給予了高度肯定和贊揚,并對府谷教育今后的發展提出了新的希望和要求。梁寶林在報告中指出,府谷縣委、縣政府將教育作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形成了保證教育優先發展的領導體制、決策機制和規范制度,教育整體水平和綜合實力已處于全省的前列,并宣布府谷縣以480分的高分通過了正式驗收,達到了省教育強縣標準,待報省政府批準后正式授牌獎勵,屆時府谷縣將成為全省第22個教育強縣。(邢曉靜)

神木縣斥資2億元實施教育信息化工程

為推動教育信息化持續發展,神木縣把教育信息化建設同銀行、稅務、公安等重要行業信息化建設一同安排部署,專門設立機構,制定相關制度,加大投資力度,全力保障教育信息化發展。

近年來,該縣先后投入2億多元,配備全縣教育技術裝備。投資400余萬元建成神木縣教育城域網;投資2000余萬元為全縣各中小學校配備了網絡機房、多媒體教室、語音室和天網;投資1000余萬元,實施了農村中小學現代遠程教育工程;投資1400余萬元實施了“校校通”工程和電教中心標準化建設;投資3000余萬元全面升級了教育城域網和學校的電教設備;投資600多萬元,將教育城域網的出口帶寬升級到了1G,為神木縣第九中學裝備了班級多媒體,為電教中心添置了專業級的影像器材;投資300萬多元實施了上網行為管理和檔案網絡化管理,改版了神木教育網;投資3000多萬元為全縣各中小學校配備了班班交互式智能平板;投資450萬元建設神木縣教育資源中心;投資2000多萬元用于數字化校園建設。

目前,該縣擁有教育計算機6843臺,多媒體680多套,遠程教育接收、播放系統750套,“多媒體智能平板”712套,建成校園網站18個,縣電化教育館建成了教育部教育信息化綜合試點,確保教育信息化建設中能夠緊跟時代步伐,為該縣的教育現代化發展奠定堅實的技術基礎。(榆林市教育局)

略陽縣強化校園食品衛生安全管理

夏季是腸道流行病高發季節。高考前夕,略陽縣積極采取有效措施,強化校園食品衛生安全管理,保障廣大師生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圖為略陽縣政府縣長楊瑞良(右一)在檢查考點食堂衛生。(王世明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