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版字典背后的“水”有點深
作者:肖 輝
發布時間:2013-07-15 17:44:5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這320萬本盜版字典的采購能夠成為既定事實,用一句老百姓的話來說,背后的“水”有點深,我們不得不追問:320萬本盜版字典采購的背后監管缺失有多嚴重,是什么利益關系促成了這樁“買貴不買對”的采購事件?在打擊盜版已經成為常態的今天,先拋開采購事件不談,如此大量的印刷盜版字典,相關執法監督部門難道真的“毫不知情”?同時,政府采購中有明確的法律法規要求對被采購物品進行質量檢測,這批數額巨大的盜版字典是誰開的采購“綠燈”?另外,更嚴重的是,這種發放盜版字典誤人子弟、貽害青少年的行為是誰允許的?
說到底,上述不堪現象的出現,根源還是在監管的缺失和背后深層次的利益關系。一方面是相關監管部門“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沒有行使相關監管職權;另一方面,政府采購“只買貴不買對”的不堪事件層出不窮,難免讓人浮想聯翩。如果這種誤人子弟的行為得不到整治,最終受害的還是廣大青少年,政府公信就會損失殆盡。
習總書記在5月4日有言,“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少年強則國強”,連最基本的學習工具字典都是錯誤的,何來“少年強”。莘莘學子的權益不容踐踏,無論這320萬本盜版字典背后的“水”有多深,都應該追問監管缺失的責任和深挖其背后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所有失職部門都需承擔責任、受到懲罰,并將結果公之于眾,接受廣大群眾監督。同時,完善政府采購招標制度,拓寬公眾監督渠道,公開采購招投標各流程細節,確保不再發生“買貴不買對”的不堪現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