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投毒案”折射中國農村學前教育艱難前行
作者:曹國廠
發布時間:2013-07-15 17:39:2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河北省平山縣的投毒案深深刺痛了人們的神經,中國農村學前教育面臨的困境再次引起廣泛的關注。
有網友批評,為了爭搶生源竟然投毒,如此喪心病狂的人怎配辦幼兒園?本應以啟蒙為使命的幼兒園怎么逐漸演變成了唯利是圖的商業機構?
這起投毒案涉及的兩家幼兒園均為民辦幼兒園。事實上,早在2007年9月,教育部就曾下發通知,要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對現有民辦學前教育機構進行全面清理整頓,全面摸清本行政區域內所有民辦幼兒園、托兒所基本情況,認真清理整頓經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審批的各類民辦學前教育機構的舉辦資格,重新核發辦學許可證,定期復核審驗。
分析人士認為,學前教育不在義務教育范疇之內,公辦幼兒園入學難、入學貴,很多家長只能望“園”興嘆,這時,民間資本的注入緩解了燃眉之急。但是,問題也隨之浮現,由于辦幼兒園監管不嚴、效益可觀,當興辦幼兒園變成“做生意”,一些幼兒園就會為掙錢不擇手段。
中國政府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中提出的農村學前教育目標是,到2020年將學前3年的幼兒入園率從2009年的50.9%提高到70%。
而由東北師范大學農村教育研究所組織編寫、于2012年底發布的《中國農村教育發展報告》稱,在調研中,課題組統計的村屯學前3年毛入園率為83.6%。
課題組認為,造成上述數據統計差異的原因是,國家統計的數據僅包含在教育部門登記注冊的公立幼兒園。而在課題組走訪的175個村莊中,僅有1個村莊里有公辦幼兒園,其余全部是民辦幼兒園和農村小學附屬園,這些幼兒園并未被納入國家的統計范圍。
河北農業大學一位教育專家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目前中國教育體系中,學齡前的幼兒教育一直是短板,教育資源匱乏、公共投入嚴重不足,農村幼兒教育更是如此。在當前農村對學前教育的需求遠超過國家發展規劃這種供求矛盾下,一些投機者利用家長普遍存在的“望子成龍”心態興辦幼兒園,自然也極易出現各種問題。
專家指出,民間資本興辦幼兒園,必須加強制度規范,明確辦園資質和準入門檻,而不是“有錢就能辦教育,辦教育就是為了賺錢”。同時,國家必須盡快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促進城鄉教育公平,重點向農村、邊遠、貧困、民族地區傾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