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出也是一種幸福——記陜西省志丹縣保安鎮中心小學校長賈培迎
作者:郭治斌
發布時間:2013-07-11 11:37:1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忠心獻給事業,愛心捧給孩子,安心留給家長。”這是保安鎮中心小學校長賈培迎的工作準則。三尺講臺,一顆愛心,放飛希望,樂此不疲,這是他從教二十五年的真實寫照,也是他執著的追求。賈培迎出生于1969年3月,畢業于延安師范學校,從教25年來,他愛崗敬業,刻苦鉆研,用愛心和付出成就了自我,成就了教育事業。他多次獲得優秀教師、優秀校長等榮譽。2012年12月又榮獲第三屆感動陜西教育人物最美教師的殊榮。他的優秀事跡在教育系統中被廣為傳頌。
愛生如子 教書育人
在旦八鎮中心小學任教期間,賈培迎擔任四年級語文兼班主任工作,并接手了一個更換了幾任班主任、學生成績差、紀律亂在學校出了名的班級。在上第一節課時,一個坐在最后一排的學生特別調皮,一個勁兒地沖他做鬼臉。為了不影響其他學生的學習,當時他并沒有批評那個學生。課后他找來幾位學生了解班級情況。一個女生悄悄地對他說:“老師,那個上課做鬼臉的叫李冰,是咱們班有名的搗蛋鬼,他爸媽離婚了,沒人管他……你要好好治治他,不然以后你的課就沒辦法上了。”下午放學后,賈培迎先是找李冰談話,可是李冰的態度卻特別蠻橫,于是他又強壓怒火找到了李冰的父親。沒想到李冰父親的委屈更大,甚至嘆氣說:“不行就別念了。”面對此情此景,賈培迎陷入了沉思:“沒了娘再不上學,以后怎么辦?不行,得想盡辦法讓他繼續上學。”于是在以后的工作中他默默關注李冰,多次找李冰談話,只要發現一點點進步就給予表揚。一次,趁李冰不在班上,他向全班同學講述了李冰母親改嫁、無人關心的孤獨處境,希望全班同學多關心、幫助他。在賈老師的倡導下,全班同學都紛紛行動起來,讓李冰感到了集體的溫暖,還感化了他的父親。漸漸地,李冰思想積極了,學習也認真了,成績也提高到了62分。在一次領獎時李冰流著淚傾訴了自己的苦惱,表達了自己的感動。就這樣,在賈培迎的關心下,李冰不斷成長進步,六年級畢業時,他以331分的成績被旦八中學快班錄取了。二十多年過去了,每當師生相見,李冰總會感慨地握著老師的手說:“賈老師,如果沒有您當時對我的關心、教育,我真不知道現在會怎樣。”聽著這句話,賈培迎深深地感覺到孩子調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如果教育不當,或者受到老師同學的歧視,孩子不僅不能成才,甚至不能成人。
1993年8月,在擔任六年級語文兼班主任期間,賈培迎不斷地鉆研教材、研究教法。晚上,其他同事休息了,他卻還在備寫教案,批改作業,制作教具。當時的辦公條件不好,考試只能手刻蠟紙再拿去翻印。而學校的油印機常常到處漏油,一套題印完,他也變成了花臉。但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他每學期都給學生刻寫試題10多套,舉行大小考試20余次。經過一學期的努力,他帶的班級成績一躍成為全校第一。在第二年全縣六年級的升學檢測中,他所帶的語文單科成績也獲得了全縣第一。就這樣,他一連帶了四屆六年級。這期間,他甚至連他愛人生孩子都沒有顧上回去照看。
慈父情懷 扶危濟困
1995年,學生郭曉倩患上尿毒癥,經常誤課。于是賈培迎就抽時間去家里給她補課。后來該生病重,需要換腎,手術費需要十幾萬元。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頭,想方設法為學生解決困難。課下,他帶著全班學生去野外采茵陳、挖甘草賣錢給郭曉倩籌集手術費,在自己經濟十分拮據的情況下,拿出了一月工資捐給小倩。在他的愛心感召下,全校師生都伸出了援助之手,為郭曉倩捐款一千五百零四元五角。
在他帶過的班里,單親、孤兒貧困學生很多,只要他們有困難,他總會第一時間去幫助。有時學生病了,他就帶著去就醫、買藥。記得1995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陣急促的敲門聲把他驚醒,原來他班上的學生張建珍昏迷不醒,渾身發抖,需要立即去醫院治療。他一聽,不顧自己感冒,背起她就往醫院急奔。在醫院,他細心照顧著高燒39度的學生直到凌晨6點,一大早又拖著疲憊的雙腿返回學校。由于當晚走得急,忘記了穿棉襖,天寒地凍,使他的感冒更加重了。但為了不耽誤學生的課程,他還是堅持上課。聽著老師沙啞的聲音,和他一起去醫院的韓世連同學對他說:“老師,您回去休息吧,昨晚您為了照顧張建珍同學,一夜都沒合眼。您放心,同學們會認真學習的。”聽了韓世連的話,同學們也紛紛說:“賈老師,您去休息吧。”看著這么懂事的學生,他感動地說:“孩子們,老師為有你們這樣的學生而高興,老師沒事,我們接著上課吧。”課后有幾個學生在當天的作業里寫道:“賈老師,你真是我們的好老師,你為了給同學看病,不惜自己的身體,還帶病給我們上課,我們再不好好學習能對得起你嗎?”讀著這些話,賈培迎深深地感到了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的榮耀。
甘于犧牲 無私奉獻
2012年3月21日的早上,他照舊7點半來到學校,在校園轉了一圈后,回到辦公室拿出筆記本,記錄著自己當時在校園里的所見所聞。突然,他感到肚子一陣劇痛,接著就失去了知覺。幾位老師把他送到醫院,經檢查確診為急性胰腺炎。在經受病痛折磨的期間,他卻始終放不下學校的工作,經常打電話給副校長、教導主任詢問學校的工作情況,叮囑他們一定注意師生的安全。在醫院住了37天后,身體還沒有完全康復,他就又回到了工作崗位。為了改善辦學條件,節省學校開支,他帶領教師連夜冒雨將其他學校退下來的桌凳拉回來使用,還組織教師利用周末親自動手粉刷校舍、油漆課桌凳。
為了肩負的使命,他事事以工作為重,卻在照顧父母的問題上沒有盡到一個做兒子的責任。賈培迎的父母都已年過七旬,2011年2月,身患半身不遂八年的父親再次犯病,大小便不能自理。由于工作太忙,作為兒子,賈培迎只能每天下班后第一時間跑去看望老人。于是,照顧父親的重擔落在了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膽結石等疾病的母親身上。侍候癱瘓病人一般人難以想象,除了要洗便氈、尿毯外,只要病人一睜開眼睛,就會一刻不停地呻吟,母親根本沒有休息的時間。一段時間他能明顯的看到母親蒼老了許多,他為此流過淚,“百善孝為先”,他覺得自己對不住父母的養育之情,沒有盡到一個兒子的義務。但是每當想到學校,想到組織交給自己的那份責任,他毫無怨言。多年來,他幾乎沒請過假,兢兢業業履行著自己的職責,用扎實的工作和執著的精神,實現著自己的人生理想。
以勤精業 默默耕耘
面對新一輪課程改革,為了使學校老師不掉隊,他經常利用工作之余找任課教師了解學情及教師教學的困惑。他翻閱大量有關教育教學和管理方面的書籍,堅持搞好業務學習,不斷尋求解決教學管理中的困難和問題。教學中,他倡導老師大膽改革,重視學法指導,注意多方面培養學生技能。對每一節課,他都要求認真鉆研,精心設計最佳方案;在吃透教材、準確把握學生的基礎上,實行分層教學,強化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訓練和培養,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特別是在指導年輕教師業務方面,每聽完一位新任教師的匯報課后,他都要客觀地評價教學的得失,并采取不打招呼推門聽課的方式,促使教師教學水平不斷提升。經過不懈的努力,全校14名青年教師在全縣教師教學大比武中獲得了教學能手的稱號。
他非常重視教育科研工作,潛心研究,大膽嘗試,推動了紙坊中心教育教學質量連年攀升。在小學六年級升初中質量檢測中獲得了兩年第一,一年第二的好成績。其間他和賀彩珍、謝元真等幾名老師承擔的國家級課題《傳統文化與語文教學》也順利結題,并培養出了劉麗、賀彩珍、趙瑩瑩三名教育科研帶頭人。時任縣教育局督導室主任的高懷孝同志在檢查工作時,曾感慨地說:“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能培養出這樣一支兢兢業業、樂于奉獻的教師隊伍,的確了不起!”
追求卓越 奮力翱翔
2005年,在任旦八小學校長期間,他提出“強管理、提質量”努力打造志丹一流名校的工作目標。建好班子,堅持把年輕有為的教師提拔到領導崗位上來,并要求校委會所有成員必須帶主課。堅持搞好教學指導、教學研究,幫助教師不斷成長進步。經過反復的錘煉,幾年來,學校培養縣級教學能手4名,鎮級教學能手8名。
2008年5月,由于受汶川地震的影響,他所在紙坊小學的教學樓、宿舍樓全部裂縫,學生只能坐在臨時搭建的彩鋼房中上課。夏天酷熱難熬,冬天寒冷難擋,一間房子里住50多個學生,安全存在著很大的隱患。在這三年里,他除了去開會,一般從不離開學校,自己帶頭值班。特別是冬天,學生宿舍用爐子,最擔心的是煤氣中毒。他經常利用班會、晨會、國旗下的演講,親自給學生講如何預防煤氣中毒等安全知識,每天晚上十一點鐘都深入學生宿舍查看火爐是否滅了,在確保學生安全的情況下,才放心地回到了辦公室,幾年來,學校未發生一例不安全事故。
2010年8月,賈培迎又被聘為保安鎮中心小學校長。擔任校長工作以后,他仍堅持擔任一線教學工作。他認為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是學校立校之本,只有親自深入教學,深入學生,才能了解、掌握實際情況,才能更好地指導教育教學工作。面對大量的學校管理工作和事務,他寧可犧牲休息時間和假日,起早貪黑,統籌安排,從不言累,從未耽誤過學生一節課。在他的帶領下,保安鎮中心小學逐漸形成了一種樂教、奉獻、愛崗敬業的工作局面。在成就教師,成就教育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賈培迎先后榮獲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先進教育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德育工作者和優秀校長等多項榮譽稱號。在他眼里,成績代表的只是過去,追求卓越,永不自滿是他工作追求的目標。
他深信,從事教育事業是他一生的追求,為教育事業付出是他的幸福。他會用今朝的熱血去譜寫明日的輝煌,他將用自己的行動引領廣大教育系統的教職員工,扎實工作,奮發進取,為共同托起志丹教育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