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教育要向學生展現有希望的未來
作者:韓國公州教育大學教授 宋相憲
發布時間:2013-07-10 18:05:3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歷史教育的基礎在于歷史學的本性,但教授歷史學并不一定成為歷史教育,歷史教育要從自己獨有的學問性體系中反映歷史學。因此,在歷史學的多種特性中,以歷史教育的視角,烘托出有意義的部分,意義十分重大。
時間是過去的概念的統一體,現狀與未來是歷史的時間流動的結果。我們處在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不斷移動的點之間。我們可以回顧過去,展望未來。從目前的歷史認識論的主要手段是通過對歷史事件的回顧與展望(事后前瞻),承認歷史的必然與事后的認識之間的相互作用。歷史認識是一種回歸歷史的檢查,也是歷史敘事結構的主要手段。
目前,歷史認識的影響導致似是而非的歷史敘事是歷史認識的困難所在,未來的歷史是一個事后矛盾發展的結果,是事后的出發點從過去轉移到未來。從未來參考角度展開歷史教學是十分重要的,歷史教學的角度通過讓學生明白事實或歷史事件在未來的歷史成就和歷史意義。這有利于帶領學生進行連續、系統的歷史理解。
在歷史教學中對未來的觀點可能帶來政治上的麻煩或爭議,但給了學生一個普遍追求的價值和歷史評價的機會,并通過前瞻性的回顧,使學生看到有希望的未來的人類,培養學生和平、自由的夢想,以及民主社會和國家的人權保障的實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