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情境教學模式的創設
作者: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第五中學 李建軍
發布時間:2013-06-14 15:39:4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隨著時代的發展,對于中學生的教育改革迫在眉睫,而新課程改革就本著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這一出發點,使學生完整地參與問題的發現、探究和解決的全過程,做到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的和諧發展,使學習過程成為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在此,我力求按照新課程改革的理念,從中學思想品德課的角度,就情境教學中四種模式的構建要求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積極構建以人為本的課堂情境模式
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迅速發展和日益開放的社會,伴隨著公平競爭和民主意識的增強,現代學生表現出較強烈的獨立自主的傾向,他們要求個性得到發展,更渴望得到尊重和認可。這就要求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必須遵循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成長特點,必須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需要出發,教師精心設計好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將問題情境設置于他們學習的最近發展區和敏感區。教學方式要兼顧到學生的個體特點,最大限度地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使他們的靈性、個性得到充分展示,讓他們在學習中充分享受到做主人的權利和被尊重所帶來的快樂。這樣,他們才會以最大的熱情參與到教學活動中,變被動式學習為主動式學習。
二、創建學生主動參與、師生雙向互動、合作探究為主的學習情境模式
1.讓學生在情境中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和經驗反思。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內容要求,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問題或選擇一些典型事例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自己確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評判學習結果。教師需要做的是保證學生有足夠的交流和討論時間,還要保證良好的課堂秩序,使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全身心地領悟知識或道理。
2.培養探究性學習意識。探究學習是一種發現性學習,它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問題意識和問題能力。學生通過收集、分析和處理各種信息,獨立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獲得知識技能,形成情感態度和行為能力,以達到增強學習效果的目的。
3.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和諧統一。教師應根據教學目標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對課題的認知處于一種最佳的興奮狀態。在認知和探索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運用各種有效手段,對學生的閱讀、回答、討論或評判等學習活動給予巧妙引領,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通過教師引領、學生自主的課堂學習活動,很自然地實現了師生之間的雙向互動和合作探索,非常有利于新課程教學目標的實現,以及學生的品德、行為和能力的提高。
三、創建以問題為線索、能力培養為核心的創新情境模式
這是一種發展式的教學模式,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品質為目的。用情境觸發學生創新靈感。創新是新課程要求學生必須具有的品質,它包括對新異事物的敏感,對真知的執著追求和開拓、革新、進取的精神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運用各種問題情境和教學案例來觸發學生的靈感,如典型事例,社會熱點、學生敏感的問題、具有時代特點和現實意義的案例等。還要善于運用電腦、網絡等現代教育技術手段來調動學生的情緒,激活學習興奮點。這些新穎、多樣的教學手段和方法,既可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果,又可滿足現代學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提高學習興趣,使思想品德課產生形象、生動和直觀的效果,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這種輕松、愉快又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教學手段和方式,既有利于發展學生的思維,又能有效地觸發他們的靈感,培養創新的品質。
四、網絡教學模式的創建
計算機網絡容量大、資源豐富,又具有從不同角度為不同的學習內容提供足夠的資源和多樣的呈現方式等優點,可以創設各種不同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情趣,或者引起懸念,誘發動機等。既可以為導入新課、獲取新知做好鋪墊,又可為理解課文內容、培養實踐能力奠定基礎。
總之,科學、合理、有效的情境教學模式,有利于活躍課堂,培養學生的主體參與意識,提高他們的創新品質和能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對它的探索和實踐既是新課程改革發展的必然要求,又是每一個教育工作者需要突破的課題,具有深遠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