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英語因“生活”而精彩
作者: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路井鎮孟莊中學 王蕊盈
發布時間:2013-06-14 15:34:4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規范英語教學生活化符合新課程實踐的規定,也是全面提高現代英語教學水平的重要措施。所以,要立足將生活化的學生學習課堂盡快融入到新課程教學管理中,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生活化學習氣氛。實行生活化教學可以改變單一陳舊的課堂教學模式,打破封閉式的學校管理現狀,努力培養學生主動動腦、勤于發現、勇敢探索的新時代接班人,努力讓語言教學走向生活,在生活中學,為生活而用。
一、 初中英語教學的現狀
(一)師資水平的高低直接會影響英語教學質量的好壞。緊隨英語教學的不斷改革,針對教師教學能力以及教學設施等方面提出了嚴格且高層次的標準。據調查可知:第一,基層學校英語專業教師仍然缺乏;第二,部分民辦或老教師的業務能力極為低下,甚至連科班出身的年輕教師在某些教學實踐中也難以做到隨機應變。對于農村而言,多數英語教師并不是真正科班出身,有的僅僅進行了短期的培訓學習后就擔任教師職位,所以,教育教學水平長期維持低水平狀態。特別是英語教學,起始的發音對于今后的英語口語交際和聽力有直接的影響。
(二)大部分農村學校因為資金不足等因素,學校硬件設施較為簡陋,難以支撐教學實踐的需求。正常情況下,每個學校擁有一個電教室,由于班級數量過多,難以充分利用優質資源。盡管有的學校設置了某些英語教學硬件,由于教師過度擔心因不會操作會損壞或感覺教學期間不方便,造成設備長期被忽視運用,只將其當作了一個擺設,造成了很大的資源沒有及時充分利用。
(三)因為教學設施和手段落后,學生開始接觸英語時的新鮮感很快消失殆盡,在加上學習目標不夠明確,極易喪失學習英語的積極性。
因此,我國初等教育工作嚴重忽視對人才的選拔和教育資金的投入以及缺少對于學生的關懷,故新課程強調要全面落實以生活為根基的英語教學模式。那么,該從何出發,推進生活化英語教學的步伐呢?
二、 生活化英語教學的探索
(一)使教學內容生活化,讓英語貼近生活 。新教學課改中明確強調英語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中心,將教學知識融入到學生的生活體驗當中。將英語課堂向開放式方向引導,做到貼近生活,順應時代潮流,樹立以學生為本的理念,鼓勵學生多參加校外活動,敢于嘗試新事物、勇于探索未知世界;加強課堂教學環節與生活實際相結合,將生活趣事引用到課堂講解中,創設一個個真實的情境,使學生的生活經歷成為課堂教學的主題,讓學生覺得并非在完成教材某個內容的學習,而是在生活中完成某一件事情,從而實現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
(二)改革課堂教學,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應改變原有的語言教學方式,充分認識到語言著重在“學”而不是單純的去“教”。教師的全身心地教不等于學生在全神貫注地學。英語教學屬于師生共同配合的一項文化學科,其中主體是學生,依照“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堂”而不是將教師作為主角的課堂。教師從中應扮演成導演,發揮其指導引領的作用,為學生創造自由歡樂的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各種各樣的活動參與中,可以放松自我,展現自己超強的一面,以便達到正確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目的。
(三)創設生活化英語課堂教學情境,激發動機。我國古代教育家孔子先前已將學習規劃為三個層次,知學、好學以及樂學。認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生對于學習的認識,將被動態度轉化為主動探求,使之成為樂之者。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以教材為教學的平臺,適當拓展教學知識,設法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創造一個交際活動的情境,以增強學生的學習的興趣,使他們能積極參與語言實踐活動,將枯燥的抽象內容,寓于一個十分有趣的惹人探求的情境之中,使英語課堂教學形象化、趣味化、交際化。
總而言之,英語是世界通用的一門語言。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思維和交流工具,也是人們參與社會活動的重要條件。語言對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終要以促進人的發展、為人的發展服務為指導思想?!耙磺袨榱撕⒆?,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應當成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