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教育教學的主陣地,提高課堂效益是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精練的目的就是提高課堂效益,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讓學生主動參與問題的方法探索過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既要精講又要精練,讓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到知識。

一、精練的具體策略

1.精挑細選練習內容,確保練習目標的達成。

我們知道,沒有預設的課堂是放任的,也是雜亂無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創造高效的課堂,充分用好這四十五分鐘的每一秒,充分地準備,精心地挑選每一道習題顯得尤為重要。教師要明確每節課教學的重點與難點,而不面面俱到,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體會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困難之處,重點加以突破;合理的講練,每節課都要有比較深入的信息反饋與調整,確保每節課中目標的達成度。從內容上講,練習隱含著教學目標,在教學中應占一定地位,但從形式上說,練又只是講的一個重要手段和步驟,二者都要在目標體系的指導下統籌安排,達到內容和形式的統一。這就要注意:練習要依據所講體系體現出序列性、聯系性,使講和練在內容上能密切配套,不能見題就用,是題就練。在題型上可多選一些小型靈活的練習,如選擇、簡答、恰當的材料等,這些題針對性強,比較有利于體系安排。

2.作業批改方式多元化,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

如果作業的批改千篇一律,會影響學生的個性,破壞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因此,在作業批改中我們倡導教師批改、學生互批和自我批改相結合的批改方式。教師在批改作業時,根據學生的差異,對學生實施分層教學,學生層次不同布置不同的作業要求和學習任務。同時,教師對學生的作業不只給學生一個等級,而在批改后,給每個學生有針對性的寫一句話,有鼓勵的,有提出要求的,有指出努力方向的,把作業當作學生與老師平等交流的一個平臺,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和期待。在學生互批和自我批改的環節上,教師要作好監督和審核,以解決其過程中出現的錯誤和漏洞。

3.作好錯題的收集與整理,養成良好的學習方法。

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同學們都會有不少題目做錯,在這些做錯題的背后,往往是知識學習時所產生的知識漏洞。那么,如何彌補這些漏洞呢?整理“錯題集”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措施。

二、精講精練需注意的問題

1.精練應注意把握時機,講究適“度”。

時機的把握,關鍵是教師的駕馭能力,練的時機與火候,這要視具體的課堂氛圍和教學內容而定,可先練后講,可先講后練,也可邊講邊練,還可以練代講或以講代練,形式是次要的,終極目的是使學生能牢固地掌握課堂復習的內容。訓練大致分為以下幾種情形:一是教師就重點講解的內容,對學生進行訓練;二是就某些零散的、細碎的、難度不大的,不需深入解釋,但學生又容易疏忽的知識進行訓練;三是就某些重要、學生表面上比較熟悉,而實際上又可能沒有理解透徹的進行訓練;四是就學生反饋的錯誤較多、較集中的知識點進行反復訓練。

2.練要精練要高效。

控制題目的難度和數量,不搞題海戰,不以多取勝,在“穩”、“實”上下功夫,追求題目質量和處理水平。對于同一類題目可以利用減少條件、 增加條件、改變條件、改變題目的表達方式。通過題目的變式練習,使學生對這一類的題目都觸類旁通。

3.注意題目的引申與推廣。

同一類型的數學問題在其考查的目標與求解方法上往往有其共同點,解完一道題后再進行橫向擴展,嘗試做一般性的推廣,那么學生解決的就不是一道題,而是一串題。通過經常性的訓練,可以培養學生的應變能力。

具有較強代表性和典型性的習題是數學問題的精華,教學不要忽視了這些小題,要善于“借題發揮”,進行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組合,引導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規律和方法,以達到“做一題,通一類,會一片”的教學效果,讓學生走出題海戰術,真正做到輕負高質,這對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創新能力、數學素質,都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