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數學課堂效率的幾點反思
作者:陜西省城固縣五堵鎮明德小學 王曉玲
發布時間:2013-06-14 15:05:1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實行新課改以來,我在課堂上努力推進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學模式, 可有一個困惑是學生自主探究部分耗時太長,導致鞏固練習環節時間不夠,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我對自己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作了一些分析與總結,提出以下幾種做法,希望能提升自己的課堂教學效果。
1.學生在探究環節出現困難的時候,及時地進行調整探究的指導策略。
常說讓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其實就是讓老師及時調整教學思路,緊跟著學生思維的進程,適時地加以指導和點撥,幫助他們完成探究任務。為了掌控課堂,我卻讓自己成為了課堂的主體,讓學生成了我的配合伙伴,在學生的思維沒有得到開啟之時,情況難免會陷入僵局。之所以會這樣,主要原因是我在傾聽與讀懂學生方面下的功夫還不夠,了解到大部分學生對該知識的認識水平和學生的思維狀態,才能更好地調控課堂。
2.提高時間效率,就應盡量做到不做那些重復性的教學活動。
據心理學家研究,一節課學生思維的最佳時間是上課后的前5分鐘到20分鐘。所以,要提高效率就要把握時間分配。根據不同課型安排教學過程,調整教學方法,保證在最佳時段內完成主要任務,解決關鍵問題,然后再通過精心設計的練習和討論使教學過程向著有利于學生發展的方向進行,保證學生在不同的時間內均有所獲。如我上過的《找規律》一課,已探究了一部分規律,如果接下來的探究活動按照前面部分繼續深入進行,效率會高一些。我在課堂上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扎扎實實地完成一次完整的探究活動地過程,是獲得知識的一個很好的方法。
3.將預習指導落到實處,對學生的學情做到心中有數。
進行數學預習能力的指導和培養,是科學學習方法的一種。它改變了學生被動的聽課局面,是學生學好數學的階梯。我要求全班同學都進行預習,設計一定的預習作業,課前對預習的情況進行摸底和批改,對學情作一個全面準確的把握,課堂教學中才能掌握好節奏。把教材中的有些內容進行預習,課中就可以補充教材中我認為欠缺的內容,加強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希望預習以后的課堂教學可以更加高效。
4.重視鞏固環節。
設計的題目盡量貼合生活實際,趣味性較高,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體會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讓學生體驗成功。我想,在讀懂教材方面下足功夫,利用好現代化信息技術和課程資源,充分挖掘本節課的數學知識在現實中的應用,尋找出適合的部分,搜集一些對應的相關的有趣的課外知識,精心設計練習題。引導學生在對比中弄清區別,在辨析中加深理解。去聽各個級別的評賽課,常常被那些老師設計的習題深深地折服。有一位老師講完確定位置的知識后,出示了新疆某地旅游勝地,了解祖國大好河山,學生的情感被有效地調動。設計的練習題也解決了旅游中的問題,讓學生覺得是用他們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了實際中的問題,學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悅里。無論什么樣的數學知識都來源于生活,只要肯去挖掘,對數學教學絕對會帶來全方位的幫助。習題也是學生進行探究活動的一個很好的載體,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常有學生之間的爭論與合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常和同事們探討教學心得,盡管課前準備得比較充分,但在實際教學實踐中卻常有些力不從心。合理安排課堂結構,掌握課堂節奏,駕馭課堂的技巧,要求自己在語言表述方面作到準確、精煉、不重復啰唆。一堂成功的課能使學生的思想得以解放和提升,聰明才智得到施展,感悟到獲得知識的策略和方法,收獲成功的快樂。為此,我將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