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德育于物理教學中
作者:陜西省勉縣金泉鎮九年制學校 呂 蒙
發布時間:2013-06-08 16:35:0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德育工作是學校工作的重點之所在,而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又是整個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我結合初中物理教學的特點,積極探索并總結如何把思想品德教育貫穿于物理教學之中的途徑與方法。首先是在物理概念、定律、原理的講授中,要注意培養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問題;其次是在物理實踐活動課中,要注意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品德;再次是在物理課堂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和環境保護意識。當然,在物理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時,還必須注意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根據學生的年齡、個性特點和思想實際,確定德育對教學的要求。
一、體現教師的人格魅力
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言談舉止、衣著儀表、風度、氣質和情態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比如,為了上好一堂物理課,老師做了大量的準備,制作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課件,采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運用了先進的教學設施,這樣學生不僅學得愉快,而且從內心深處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并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工作都會起到積極的影響。
二、在教學活動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感情
愛國主義是德育教育的中心內容。在物理教學中向學生介紹我國在物理學方面對世界的杰出貢獻,有助于增強他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如吳有訓、錢三強、王淦昌等物理學家在原子物理學上的貢獻。把我國現代科學技術的偉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的獻身精神緊密的結合到物理教學中來,幫助他們樹立為祖國獻身的遠大理想。如,在我國西部,一大批科學家、青年知識分子為了祖國的航天事業,在荒無人煙的大沙漠上奉獻一生,使我國航天事業的飛躍發展居于世界前列。必要時,讓學生了解我國古代物理學的輝煌發展。如在講力學時,結合介紹古代沈括在力學方面的貢獻;在講光學時,不妨先給學生講一下公元前四世紀的《墨經》記載的關于小孔成像和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成像的觀察研究事實。這些事例,不僅說明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對我國物理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同時還有助于學生增強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愛國主義熱情,激勵他們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努力學習。
三、聯系學生思想實際,加強思想品德教育
脫離學生實際的教育是沒有成效的,在多元化社會中成長的學生,在思想上不可避免會有這樣或那樣的一些誤區,比如趕時髦、自私自利等等不好的思想傾向,丟棄了艱苦樸素、互幫互助、文明用語的優良品德。在物理教學中,我注意結合教材內容對學生滲透思想品德的教育。如在教學《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時,我引用陶行之的一段話“你打我,我打你,借別人的手打自己;你罵我,我罵你,借別人的嘴罵自己”,以此來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教育學生不打人、不罵人,學會與人相處、相互幫助。在“噪聲”的教學活動中利用“凡是不利于人們學習、工作、休息的聲音都被稱之為噪音”。來教育學生不當“令人厭惡的噪聲來源”。列舉著名歌唱家,為保持優美動聽的嗓音,以良好的生活習慣數十年如一日堅持練嗓提音,意在勉勵學生每做一件事都要持之以恒,要不畏嚴寒酷暑、刻苦學習。
四、開展多種形式的物理活動進行德育
德育不能只局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物理活動課和物理主題活動,來達到對學生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德育。我在教學中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把“學”與“用”緊密結合起來。比如,從緒論課開始,就告訴學生“物理知識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如,在《摩擦力》課節中讓學生思考我們的生活中沒有了摩擦力會是什么情景?講完《動能和勢能的相互轉化》后,分析人造衛星繞地球運行過程中動能和勢能的轉化,使學生了解他們所學的物理知識,不僅能解決生活中的問題,還能解釋高科技中的問題,這樣,就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
總之,教學中德育的不斷滲透,是一個長期過程,雖然從局部看是細微的,但要堅信滴水能成河,它需要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不斷努力與鍥而不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