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桐方能斫美琴——寫作之選材技巧
作者:陜西省渭南市實驗初級中學 楊 云
發布時間:2013-06-08 16:48:3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美味佳肴需要用材料來烹飪,錦衣繡服需要用材料來制作,亭臺樓閣需要用材料來建造。同樣,佳作華章需要鮮活的材料來充實。人們常說:寫作文,三分在技巧,七分在選材。選材如何,將決定作文的高低、成敗。
一、剖析問題明方向
選擇典型、新穎、精練的材料是中考作文制勝的一個絕招。然而有許多作文常常呈現下列問題: 1.材料貧乏,內容干癟。2.材料平庸,缺少個性。3.材料虛假,違背常理。4.游離中心,不合主旨。因此,要想寫好作文,就要過好選才關,做到“三不要”:不要俗、不要丑、不要假。學生只有走進生活,慧眼識珠,采擷亮點,發掘新意,才能寫出具有創意的美文來。唯此,作文才會鮮味十足。
二、五面六線廣集材
作文材料既然從生活中來,那么,我們在要求學生選材時,就可從自然、社會、家庭、學校、閱讀這五個方面“撒網撈魚”。注重了從以上五方面選材,寫作材料便如黃河之水滾滾而來。
其實也可以以六條線索為引線,幫助學生選材。這六條線是:課本線、偉人線、時間線、空間線、情感線、矛盾線。課本線:聯系課本,聯想課本中有關的內容幫助選材。偉人線:聯系偉人名人,想想他們經歷中與話題有關的材料,以“偉人線”選材,因偉人自有其震撼人心的歷史功績,常可給人以選材大氣之感。時間線:可依據“過去——現在——將來”的思路或“春——夏——秋——冬”的季節順序來選材寫作,常有一種歷史滄桑感。空間線:可依照不同環境,不同國別,不同崗位等空間存在檢索與話題有關的材料。以“空間線”選材,有曲徑通幽,殊途同歸之妙。情感線:可按照“喜——怒——哀——樂——憂”等感情來檢索材料。每一種情感都可以引出一段動人的故事。 矛盾線:即可以從正反矛盾的兩方面選材。因為任何話題本身都是一個矛盾的統一體,辨證的認識它們,思維就會顯得有深度。
三、三點緊扣選材精
1.抓住感情的觸發點。人都是有感情的,真摯的感情最容易打動人,更重要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感情都是相通的,這也正是文學作品、現代流行歌曲流行的主要原因。其實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眼神都能讓我們感動,只要抓住它,描繪出令你感動的具體細節,便能感人肺腑,引起共鳴。
2.抓住事理的感悟點。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其內在的事理所在,只要認真仔細地思考,一定會給我們以感悟和啟迪,抓住這樣的感悟點,用文學的語言描述,然后畫龍點睛地議論幾句,一定是一篇極富哲理的好文章。
3.抓住生活的情趣點。許多時候我們的生活正是一些情趣讓我們沉醉其中,樂此不疲。這些情趣正是我們生活中的調料,讓我們生活得有滋有味,正如此,作為作文這種表情達意的載體如果能抓住這樣的情趣點,也一定是能讓人喜愛的。
四、舍取得當精選材
1.舍舊取新。舍舊取新就是在眾多的素材中,舍去陳舊的材料,選取新穎獨特的材料。新穎獨特的素材主要指:新人新事新面貌,生活中五彩繽紛的“閃光點”,人的獨特經歷等,這些材料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時代氣息,能給人以新鮮的感受、新的啟迪。
2.舍大取小。大素材運用得當,可以很好地表現深刻的主旨,反映時代風貌。但初中生要把握好這樣的素材難度較大。舍大取小,就是在作文選材中舍棄這樣的“大”素材,而選取平常普通的小素材。如:蘊涵著深刻的生活哲理的一棵小草、一朵浪花、一只蜜蜂等小事物,能烘托時代大背景、反映時代潮流的小故事、小事件、小場景等。行文從小處落筆,以小見大。
3.去粗取精。一篇作文,容量有限,選材時對眾多的素材必須去粗取精,即舍棄粗糙的(對表現中心思想沒有作用或作用不大的)素材,選取精要的(典型、最能表現中心)素材作為文章的材料。一般情況下,精必少,所以去粗取精,是一種以少勝多的方法。
秦牧在談文章選材時說:“好比一棵菜,要摘取最嫩的菜芽來炒肉絲,才上味……尖端材料才能炒出佳肴。”選材如此重要,那么選材應該注重四個字:“實”、“小”、“新”、“趣”。
一篇優秀的作文離不開精當的材料。只有對生活中的原材料精心剪裁,巧妙取舍,才能寫出佳作,正所謂“良桐方能斫美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