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作文在興趣中提升
作者: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實驗小學 王 璐
發布時間:2013-06-08 16:45:3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作文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一環,對于培養學生的書面語言表達能力具有基礎性作用。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筆者發現有很多學生對寫作存在畏懼心理,提起寫作就厭煩、頭大。那么如何消除學生的心理障礙,使其喜歡寫作樂于表達呢?根據多年的教學實踐,筆者認為關鍵在于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在實際教學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呢?在此,筆者想結合談一點體會。
一、鼓勵為主,樹立自信
小學生寫作文是練習使用書面語言表達自己的初始階段,作為教師來說,一不能要求太高,二不能急于求成。否則都會給學生造成心理上的壓力,形成心理障礙,甚至束縛了他們自由發揮的手腳,從而動搖信心,失去興趣。這個階段幫助學生樹立寫作信心,讓他們嘗到寫作的喜悅尤為重要,這就要求教師要耐心引導,用心鼓勵,時常贊美,不斷激發他們的信心,使他們能自信地表達自己,并且享受到寫作的快樂。
樹立學生的寫作信心,教師必須及時地給予鼓勵和積極評價。針對學生在寫作上取得的每一點進步,比如一個好詞、一個好句、一個好的段落等等,教師如果適時給予表揚和鼓勵,學生就會感受到寫作帶給他的快樂和成就感。還有就是,對于學生一些寫的比較好的作文或者段落,要在班上作為范文進行展示或傳閱,讓學生分享寫作成功的喜悅,從情感上樂意寫作文。
二、廣泛閱讀,注重積累
杜甫說過:“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擴大閱讀量,通過大量的閱讀和生活經歷,汲取知識的營養,豐富頭腦,積累素材,是開闊知識面、提高文學素養的重要途徑。對作文有畏難心理的學生,大多感覺無話可寫,而根本原因就在于積累不夠。筆者認為,從讀到寫,有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廣泛閱讀。引導學生多讀,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指定閱讀書目,指導學生閱讀,除多讀課文外,還要讀一些精品散文、美文、小說等,做好讀書筆記,摘錄好詞好句,背誦經典片段,積累優美語句,并且體會其中的意味、情趣,寫下自己的閱讀感受。
第二階段,消化釋放。在指導學生廣泛閱讀積累的前提下,還要讓學生學會消化、釋放。除了要對一些閱讀材料進行解析講評,幫助學生理解外,還要鼓勵學生在習作中對平常的積累進行消化、釋放,靈活運用閱讀積累的語言材料,篩選加工積累的素材,積極運用積累的寫作方法等。只有這樣將積累由內而外地巧妙釋放,寫出來的文章才會情文并茂,增色出彩。
三、細致觀察,養成習慣
觀察是認識事物的第一步,是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學生如果對身邊事物沒有直觀的認識和了解,就動筆為文,不僅難以寫出話來,反而更容易出現假、大、空、胡編亂造的現象。只有讓學生親身去接觸事物,觀察事物,才能獲得第一手資料,寫作時才會有話可寫,文章才會真實生動起來。
《新課標》要求:“(使學生)養成留心觀察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珍視個人的獨特感受,豐富習作素材。”因此,教師應注重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引導學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們懂得觀察的重要性,逐步養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教學生用善于發現的眼、敏感多思的心、勤于記錄的手,去發掘生活中的素材,記錄平凡真實的小事。
四、科學評價,講究策略
作文評價是教學的重要一環。在這個環節,基本原則是少批評、多鼓勵,特別是對那些作文水平一般、怕寫作文的學生,更不能說一些帶有暗示性、刺激性的話語,否則很容易讓他們產生挫敗感,對寫作的興趣也會減弱,甚至消失。因此,在作文評價時,要以鼓勵為主,對待文中的不足之處,在簡單提示后應將重點放在教學生如何改進上。作文評語要體現對學生的理解和尊重,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鼓勵,慢慢地喜歡上用筆表達自己。
此外,作文評價萬不可搞“一刀切”,要因人而異,對寫作基礎比較好的學生,鼓勵、贊揚要適度,重點放在方法和技巧的點撥上,使其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對作文水平一般的學生,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個性特點和心理狀態進行鼓勵,進一步激發他們的寫作興趣和信心;對作文層次較差的學生,要從他們的點滴進步出發,經常激勵評價,引導他們發現自己在寫作中的閃光點,培養積極情感,燃起自信火花,從而摒棄厭寫心理,從心理上逐漸看到自己的優勢,主動投入寫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