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學困生教育轉化工作的點滴體會
作者:陜西省漢中市城固縣沙河營初級中學 張海安
發布時間:2013-06-05 11:29:0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曾經有一位優秀的班主任說得好:對學困生要“犯了錯誤不急躁;錯誤嚴重不嫌棄;屢教不改不灰心;問題不解決不撒手”。當然僅有這種責任心是不夠的,還要講究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下面是我做班主任工作轉化學困生的一些粗淺體會。
一、調查了解找出“癥結”
學困生之所以學習成績不理想,往往是由多種因素造成的。這些因素在每個人的身上表現又是不同的,只有對具體的教育對象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校內外的表現以及其家庭環境等方面做全面了解和分析,才能做到心中有數,對癥下藥。
1.班主任要與學困生增加接觸,細心觀察他們的言行,他們對不同人不同事的態度,特別要注意他們平時的喜愛哪些活動,結交什么樣的伙伴。這對執教者揣摩學困生的思想情緒,心理都很有幫助。除了我們平時做“有心人”外,還需要把平時搜集的各種信息加以梳理,綜合分析,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獲得準確深切的認識。
2.了解家庭情況。家長的思想、生活作風、生活習慣以及對子女的態度、教育方法等。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都對學生的成長有很大的影響。如:造成學困生的因素中有的家長溺愛子女;有的家長教育方法簡單;也有的屬于單親家庭或有的屬于留守兒童。同時還要注意調查學困生家庭周圍環境,地域風情。
二、揚長避短,長善救失
《學記》中說“教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長善救失就是發揚優點,克服缺點,變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這是教育和轉化學困生的基本方法。首先要正確看待和評價學困生,在嚴肅地指出他們的缺點和不足的同時,更要用寬容的心態充分肯定他們身上的積極因素和閃光點。其次,班主任要給學困生創設顯現積極性的機會和空間。學困生身上的缺點錯誤是明顯的,外露的。他們的優點往往是少而微,隱而藏。因此要發揮學困生的優點和積極性,要從平時的事情中去發揮和尋找。所以班主任要有意識地交給他們一些他們感興趣,也有把握做好的工作,然后加以誘導和鼓勵,讓他們在實踐中經受鍛煉,體驗自我。這樣有助于克服自卑,建立自信,并將他們的注意力吸引到正確的方面來,成為他們進步的轉機。
三、把握心態,動之以情,循循善誘
要做好學困生的教育轉化工作,一定要把握他們的心理特點。同時要結合中醫上“以補為主,以瀉為輔,扶正祛邪”的原則。學困生大都有一種自卑的心理。由于他們常犯錯誤、挨批評,往往認為老師同學們瞧不起他們。總覺得自己做得再好,在老師同學們心中也是“一塊朽木”。有的學困生雖有自卑但又很要“面子”往往表現為愛逞能,干一些有刺激的事,認為這樣就有魄力。同時他們又怕老師在大庭廣眾下批評,特別對老師“翻舊賬,揭老底”更是反感;另外學困生一般都缺乏堅強意志和自控能力,他們有時也有要求進步的心理,特別是外界條件發生較大變化時,如:來到一個新的學習環境,換個班主任或偶爾成功地做了一件好事受到表揚時。這時他們常有“改過自新”的愿望和心理。可是他們又往往經受不住外界的誘惑,容易動搖和反復曾經改正的缺點。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往往不是先檢討自己而是較多地注重老師同學們對他們的態度。所以在教育轉化工作中,要從情感上多親近他們,用笑臉去賞識他們。他們越是感受到老師的愛心,就越容易接受教師對其呵護。
注意對學困生的批評教育方式和分寸。既要以情感人,還要因勢利導,語言要真誠,態度要親切,注意場合。充分考慮其接受程度,切忌急躁過火。有一次我班上有個學困生沒來上學,我立即家訪。踏進他家門,發現他正在抄寫別人的作文。見此情景,我自然很生氣,本想嚴厲批評他,但理智讓我冷靜下來,就順勢“表揚”了他兩句,還談了我自己的一些“見解”。這個同學緊張拘謹的心情慢慢松弛了下來。我先拉近師生間的感情,最后提起他曠課的事情,雖然批評不重,他卻十分難為情,心悅誠服地認了錯。若我一進門就劈頭蓋臉地一頓批評,也許效果會不佳。
其實我們心目中所謂的“學困生”并非是他們的先天智力差。在生活中我們常常看到或聽到一些成功的人,他們在少年時代并非都是一些所謂的優秀生或學習上的“尖子生”。所以我們要做好學困生的教育轉化工作,就一定要舍得在他們身上花氣力,不斷探索和改進教育方法。只要我們有愛心、有決心、有恒心并做到與時俱進、循循善誘,把我們那些苦口良藥、刺耳良言變成“糖衣丸”,相信那些“學困生”一定會轉化成為優秀生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