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其教材新、容量大、課時緊、要求高,需要學生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的特點也日益突出,課堂教學作為新課改中實施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學生發展的最關鍵的環節。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既提高教學質量,又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這對英語教師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和新挑戰。我認為,我們中學英語教師一定要將新理念、新認識滲透到課堂教學中,強化課堂教學,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采取相應對策。必須培養、引導學生,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做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學英語,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一、積極轉換師生角色

在教學過程中,主動扭轉學生長期以來在課堂學習中的“聽客”的角色,由被動接受知識的“容器”轉為主動感受知識的快樂。素質教育的要義之一就是“讓學生主動發展”。主動發展的內涵不外乎是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的主動精神,促進學生生動活潑的成長,最終把學生培養成全面發展的人才。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就是要讓學生意識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想問題辦事情有自己的主見,不隨聲附和。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尊重學生的人格,使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發揮。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就是要讓學生自己動腦、動口、動手,積極主動地學習、發展。激勵學生的主動精神,就是學生自己能說的話盡量讓學生自己說,學生自己能做的事盡量讓學生自己做,教師不越俎代庖。這就需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正確處理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性、積極性的關系,徹底摒棄“填鴨式”、“滿堂灌”、照本宣科和題海戰術等舊的教學方式,真正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使教學過程真正體現既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又教給學生學習方法的精神,達到既“授生以魚”,又“授生以漁”的境界。

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

教師應對學生因材施教,針對不同學生的不同問題給予具體幫助。課堂上,表揚學習進步的學生,同時更要關心和鼓勵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教師要尊重他們,幫助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看到自己的每一點成績和每一次進步。為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盡量做到使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堂課上都有進步。在具體的教學情境中可以有多種多樣的表現方式、活動方式。可以教師主講、學生聽講;可以學生先獨立學習書本,教師輔導、總結;可以教師安排一定的問題情境,學生去探索、發現,可以教師和學生圍繞一定的主題進行交流、討論、對話;可以教師和學生共同規劃、組織教學;可以教師示范學生模仿練習;可以教師設計教學軟件、學生操作計算機來學習……

三、活躍課堂教學氛圍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是課堂教學落實素質教育的第一步。教師應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在課堂上充分運用口頭語言、書面語言、模型、圖表、實物,以及電腦、視聽、信息網絡等現代教學技術手段,根據具體教學內容和學生特點,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進行課堂教學。在課堂教學結束時,即實現教學目標,讓學生做到一課一得,又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英語學習的無窮魅力。英語課堂學習的活躍氛圍來自于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的趣味性。中學教師可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和學習階段來培養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為此,教師應為他們設計一些交際性比較強的教學活動,如角色扮演、調查、解題、討論、辯論、采訪等。

四、培養英語學習的綜合能力

在眾多能力中最應注意的就是培養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從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角度出發,結合學生的實際,充分發掘自身潛力,形成獨立思考,具有不斷探索的精神。學生愿意創新并敢于創新,則他們就會自主學習、自覺實踐、不斷開闊視野,學習新事物的能力就越強。善于發現、敢于質疑,課堂教學中,學生就會跟著教師思路主動求索。把新信息和已知信息結起來,納入已有的認知體系,并尋找出某些聯系,產生新的組合,就會有所發現、有所創造。

因此,作為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千方百計地激發、誘導學生發現令自己驚喜、驚奇和驚訝的問題,去探索、辨別、判斷,喚起學生自主學習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求知欲望和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英語學習中所獲得的快樂會增添學生自信,增強學生自尊,增長自豪感,其學習自然會進入佳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