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高效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途徑
作者:陜西省楊陵區張家崗小學 常利紅
發布時間:2013-06-04 16:38:2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構建高效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高效課堂教學是教師的夢想,是家庭、學校、社會的希望,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使其從“學會”到“會學”的一項有效教育方法。它給小學數學教學帶來了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的可喜變化,給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那么,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提高小學教學效率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自己的粗淺認識:
一、精心設計,激發學生參與意識
在課堂教學中,我注重把課設計得生動有趣,讓學生輕松愉快地學,也就是使學生產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創設愉悅和諧的課堂氣氛,引導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新知。如:“講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設計了一個“請同學考考老師的活動”,學生說出一個數,老師立即回答是否能被3整除,這時學生產生了疑問,這是為什么?老師為什么答得這樣快呢?由疑問而產生了好奇,進而轉為強烈求知欲望。通過創設情境,設疑促“思”,激發興趣,探究歸納,操作驗證,真正使學生成為教學的直接參與者,讓學生既動了腦,又動了手,一節課教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這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進一步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從中也培養了學生的探究歸納能力,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
二、創設氛圍,增強師生互動性
首先,教師要對所教的科目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和愛好,用自己的熱情去感染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做學生最喜歡的老師,學生自然就會喜歡上數學課。其次,教師要轉變角色,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真正成為學生合作學習的組織者、參與者、指導者和促進者。最后,教師要多鼓勵學生,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共同探究知識,共同解決問題,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使課堂充滿激情與活力,這樣的課堂必然高效。
三、引導探究,提高教學有效性
課前寫好小黑板,課上通過小黑板讓學生看,明確要求:即自學什么內容,用多長時間,如何檢測等,并指導學生自學的方法。而學習目標與自學要求的提出,低年段學生最好采用比賽的方式,因為比賽可以激發小孩子的求知欲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習過程是否有效,是課堂教學是否高效的關鍵,而學生的學習過程需要教師的巧妙引導。因此,數學課堂教學應該多給學生一點思考的時間,多給一點活動的余地,多給一點表現的機會,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教師只需在適當的時候進行引導和點撥。
四、檢查反饋,高效課堂出效率
比如在教學《分桃子》這一內容時,提出“8個桃子分給兩只小猴,怎么分?”全班同學針對這個問題動手操作,可以分小棒也可以畫圖形表示,結果同學們發現答案很多,這時老師就引導學生:怎樣分才公平呢?怎樣分才好呢?從而強調每份同樣多就是平均分,每一份不一樣多就不是平均分。然后提出“平均分和不是平均分有什么不一樣呢?”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一下。最后,師生共同總結:不是平均分每一份分得有多有少,不公平;平均分每一份分得同樣多,很公平。這樣,通過檢查反饋、精講、點撥,啟發學生的思路,教師歸納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指導方法,補充知識規律,實現整合和升華。這一環節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提高,既幫助后進生解決疑難問題,又通過糾正錯誤,使好生也了解得更加透徹了。
五、精設習題,鞏固提高出成績
這一環節是通過基礎性訓練,檢驗學生的達標情況,彌補缺欠。課堂作業要典型,適度和適量;要低起點,多層次,有必做題,有選做題,有時還有思考題。一節課用15分鐘左右,老師督促學生獨立完成作業,鼓勵必做題做完了的學生,做選做題或思考題。通過巡視,了解哪些同學真正做到了“堂堂清”,哪些同學課后需要“開小灶”,使課外輔導更有針對性。并對個別學生進行批改,這樣不僅能檢測學生是否都當堂達到學習目的,還能促進學生在各個環節中都積極主動地學和練,提高課堂效率;及時反饋信息,做到了“堂堂清”;將所學知識通過訓練,內化為解題能力;課堂作業下課時都交了,真正減輕了學生的課業負擔。課后學生輕松了,有時間發展自己的個性特長,提高了他們的綜合素質。
總之,我們只有真正實現了高效的課堂教學,學生才會受益,才會實現師生雙贏,學生對于學習數學,才會樂學、好學、自主地學、創造性地學,才會為他們今后成才奠定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