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英語學科是九年義務教育學生的必修課程,而且學習英語不僅符合新世紀對人才素質的要求,符合信息時代的要求,符合多元化社會的需求,而且有利于開發學生的智力,使學生形成良好的性格,高尚的品格和堅強的意志。因此小學英語教學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也要重視德育的滲透。那么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該如何做呢?

一、以高尚的道德情操影響學生

“以身作則,為人師表”是教師的傳統美德。我國春秋時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把“為人師表”作為教師職業的最基本要求,他說“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可見教師自身的素養對學生影響是深遠的。所以我們英語教師一定要嚴格要求自己,言行要符合社會主義的道德規范,用美的語言、美的行為、美的心靈來影響和教育孩子。教師這種美的語言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力,使學生樹立學習自信。“你播種愛才會收獲愛”“心中有愛,才會人見人愛”,你用愛去滋潤學生的心靈,學生就會用愛心回報社會。英語課堂教學不只是語言知識的學習和操練,而是一種溫馨的情感交流、智慧潛能的開發,社會性交際能力的早期培養,是師生共同創造精神生活的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建立平等、互相尊重的和諧師生關系,使學生在寬松、融洽、愉快的氛圍中進行學習的同時,品德得到培養,性格得到完善。

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

如PEP三年級上冊第四單元 “We love animals”,學生學習很多動物單詞,在擴展訓練中我們可以用多媒體展示熊貓自然保護區和金絲猴自然保護區,并播放一些森林被破壞,動物無家可歸的短片號召學生愛護環境,保護動物。 “Protect animal duty of everyone.保護動物人人有責”。PEP小學英語教材每一個單元都有一個主題,其中除了語言知識外,還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德育素材,我們在教學中要善于捕捉德育契機,潛移默化地將思想素質教育滲透到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品質。

三、以活動為載體,寓德育于各種活動中

英語是一種語言,語言的功能就是交際,小學英語注重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突出語言的實踐性和交際性,我們英語教師要為學生創設語言交際環境,激發他們的交流欲望,只有在活動中學生才會精神放松,大膽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因此我們教師要根據小學生好奇、好動、模仿力強、表現欲旺盛等特點,設計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運用任務型教學途徑,在活動中滲透德育。

如 PEP四年級上冊Unit4的 “Story Time 兔子拔蘿卜”我讓學生戴上小動物的頭飾表演拔蘿卜,學生熱情高漲“I can help you! I can help you!” “One ,two,three, pull!”在表演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了鞏固,同時學生在表演中感受到幫助別人和得到幫助的快樂;當學生學習有關職業的單詞時,我會讓學生介紹自己的家人干什么工作,熟練句型,然后運用多媒體展示各項工作的重要性,引導學生尊重勞動者,懂得工作不分貴賤,勞動者是社會進步的動力,然后讓學生分組討論自己的理想 “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in the future?” “I’m going to be a/an …”讓學生在討論中鞏固單詞和句型,而且還讓他們談論了自己的遠大理想,從而使學生樹立健康的人生觀。 這些活動都對學生進行了潛移默化的教育,我們的英語課堂倡導讓學生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合作等方式獲取經驗,溝通情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使學生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身學習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總之,德育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英語教學中德育滲透是一個需要長期堅持的工程,我們要善于在英語教學中捕捉德育因素,正確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在教學中滲透德育,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讓學生在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同時,感受到思想品德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