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語文古詩詞教學
作者: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黑池鎮中心小學 楊 萍
發布時間:2013-06-04 16:31:3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中國的古詩詞如同一座豐碑,彰顯了一個民族渾厚博大的文化底蘊。小學語文課本從第一冊到第十二冊選入的幾十首古詩詞以及新課程標準推薦誦讀積累的優秀詩文70篇均為古代各個時期的名家名篇,字字珠璣,是百讀不厭的經典之作。但是小學生對于古詩詞的學習,還是有一定的難度,那么如何使小學生更好地掌握古詩詞的學習。
一、引導背誦,誘導理解內容
在蘇教版二年級上冊第三課有這樣一篇文章《英英學古詩》,這篇文章引導的學習方法,是對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古詩的基本要求。能背誦古詩,理解古詩大意,知道作者是誰。文章是這樣的:
英英:奶奶,今天我們學了一首古詩,我背給你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奶奶:背得真好,這首詩是什么意思呢?
英英:這首詩是說,秋天的夜晚,明亮的月光照在床前,地上就像鋪了一層白霜。遠離家鄉的人望著那天上月亮,不由得思念起故鄉來。
奶奶:嗯,奶奶聽懂了。這首詩是誰寫的呀?
英英:是唐代的大詩人李白。
這樣的方法在小學低年級的復習課上老師可以借鑒,家長在家的時候也可以用這樣的方法幫助學生復習古詩。這種對話的方式也是學生樂于接受的,是在一種平等和諧的氛圍中進行的。它中間潛藏著循循善誘的引導和鼓勵,讓學生在展示中復述了課文,完成古詩的學習和復習。
二、通過想象再現畫面
中國古代詩人作品大多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如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第四課古詩兩首《江南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一首好詩如同一幅畫卷,展現詩情畫意,情景交融。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自讀品評體會,邊讀邊想象詩中所描會的畫面,讓學生根據想象在紙上畫出這樣的場景:在花紅柳綠的春天里,下著蒙蒙細雨,仿佛還可以聽到黃鶯的鳴叫,在這個山水環繞的村子里,酒家的旗子還在風雨里飄蕩,有誰知道南朝多少的亭臺樓閣在這里湮沒。能畫到這里想到這里的同學對詩意的理解,對詩情的體會就上了一個很大的臺階??梢猿浞职l揮想象力,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想象當時的場景,詩人看到后的情懷,或自己的感觸,有利于學生體會意境。如果有多媒體視頻輔助教學則能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三、在詩境中領會詩意
詩的美,不僅是它的畫面美,更是承載了詩人的情懷和思想。
如《江南春》的前兩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當學生讀到這兩句的時候,這是一幅唯美的畫,這也是對后面要表達的情思的鋪墊,這就是所謂的借景抒情。作者真正想要表達的是后兩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痹姼枋窃娙嗽谔囟ǖ沫h境中對特定事物的思想情感的抒發,作者只是通過看到了這樣的景物而引發了憂思,也正是這樣的景物觸碰了作者心靈深處的萬千感慨。這首詩也是作者通過對美好景物的描寫來反襯朝代更替的哀傷。如何讓學生在這樣的情境中體會情感呢?要想把學生真正地拉進作者的詩歌,我們要給學生還原創作作品的當時背景以及詩歌所敘事的背景,才能體會這一組組的意象所渲染的意境。學習詩歌,教師的引導和對學生情感的激發是尤為重要的。詩歌的詩性美,仍然重在體會,重在領會詩的神韻。
四、通過對重點字詞的講解理解詩意
詩詞的語言是非常凝練,形象而富有表現力,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學習和賞析古詩的時候,一般要抓住其中重點字詞句。有時候作者就是通過一個字或一個詞,一個佳句來表達詩歌的內容、主題、思想。這些字詞句都是詩人妙手偶得,真是可遇而不可求。例如:白居易的《暮江吟》這首古詩是一首寫景的佳作,前兩句寫太陽落山前的江上景色,斜陽照水,波光粼粼,半江碧綠,半江紅色,活像一幅油畫,“鋪”字用得真是神來之筆,形象地表現了太陽的斜射。解詞釋句是在學生初步了解詩意的基礎上進行的,是深入閱讀理解詩歌意思的第一階段。以點帶面,層層深入從語言文字開始對詩歌進行比較深入的探究。對字和詞的理解也可以在預習的時候布置給學生,讓學生通過查閱工具書,翻譯詩句來理解詩的意思及作品的內涵。
古詩教學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但在不同的階段我們要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讓學生掌握,通過逐步的積累和運用,提高學生的修養和對古詩詞的鑒賞能力。讓這樣一個精品文化得以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