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識字教學點燃學生樂學的火花
作者:福建省德化縣第二實驗小學 蘇碧秋
發布時間:2013-05-09 11:27:1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識字教學既是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基礎部分,為閱讀教學、作文教學打基礎。字是語言中的一個基本單位,只有先學會認字,才能組詞、造句乃至閱讀、作文。在倡導“主體性”學習的課堂教學中,如何進行識字教學呢?對此,我談談自己的理解和做法。
一、運用語言環境教學識字
首先,有助于建立字的音、形、義之間的牢固聯系,準確理解字義,提高識字質量。漢字中有不少多音、多義字,如果把一些字孤零零地拿出來教學,學生不易理解,如把它放在一定語言環境中則問題迎刃而解。
其次,有利于加強思想教育。如教學“慶”字,把它放進“舉國上下共同慶賀神舟五號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這樣的句子中,就很具有思想教育意義。
再次,有助于提高認識事物的能力。如學“電”字,可以通過組詞“電燈、電話、電扇、電冰箱、電腦、電車”等,使學生認識了“電”字,還認識了與電有關的事物,懂得了電的用處大。
最后,有助于發展語言,培養語文能力。把字放在語言環境中教學,更能培養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二、運用已有的識字方法自主識字
在識字教學中,讓學生主動識字遠比教師講得口干舌燥更有實效。為了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識字方法,我在教學中不斷總結、滲透識字方法。我們將其歸納為“編謎語”、“加減法”、“編字訣”等方法。如學“樣”字,一學生站起來說:“我可以用它來編謎語:樹旁拴著一只羊。”猜謎語是學生最喜歡的一種語文活動,在編、猜字謎之時,既學會了生字,又發展了學生的思維。像學“照”字,學生說:“一個日本人,拿著一把刀,殺死一口人,流下四滴血。”這則字謎又包含了學生對日本人侵華事件的憤慨,學生很快記住了這個“照”字,聽寫時,這個字準確率為100%。學生喜歡上了編字謎,每次生字教學中都會有一些好字謎出現。再如“二木林、二人從”這類字,還有“人木休,一火滅”等字訣瑯瑯上口,學生易于識記。而且一學就會,易于遷移。在學“明”字,學生說“日月明”,學“怒”字,學生說“奴心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當我們的識字教學在課堂上因為學生精彩的自主識字而繽紛時,我們更能看到學生們無窮的創新能力。
三、運用字理認字科學識字
漢字是形、音、義的綜合體,形、音、義之間本來都存在一定的理據,漢字蘊涵著豐富的文化信息,是有理性的文字。漢字的有理性為教學提供了解釋能力,教學中應通過漢字的構形講清其構意, 讓學生把握其形體結構的內在理據,建立起形、音、義之間的必然聯系。例如“盥”字上端的中間是水,兩邊是兩只手,下端的“皿”指盆類,合起來便是兩手從盆里捧水洗滌的意思; “莽”上邊草,下邊草,里邊藏著一只犬,表示草木茂盛。如此將枯燥的文字符號變成生動的生活圖畫,增強了教學的直觀性、 形象性和趣味性, 應該大力提倡。采用字理認字法就是依據漢字的造字規律和理據進行的識字教學。 如果依據規律將同類的字歸在一起學習,就會大大提高識字效率。
四、運用游戲活動鞏固識字
小學生具有喜動好樂的特點,他們不但自己好動,而且對動的事物也特別感興趣。因此,我們可以在“換偏旁識字”的基礎上,自制“抽拉識字活動卡片”,讓他們在動中識字,在游戲中鞏固所學。即在基礎卡片上寫基本字或偏旁,在活動抽拉卡片的左邊(或右邊)寫上可與該基礎卡片字或偏旁組成新字的字或部首(可為新的漢字注音、組詞),教學中上下抽拉,可先后組合成好幾個字。學生看其形、讀其聲(拼音),既可快,又可慢;既可多,又可少,靈活性強。更重要的是,吻合了學生好動喜樂的心理特點。抽拉組合是動,變換速度是動,輔之以小組競賽也是動。因此,學生學得興致勃勃。我還讓學生自己動手做了一些字和偏旁的卡片,讓他們在課余時間玩,可以玩拼字、組詞等多種游戲,學生興趣盎然,在玩中學,學中玩,寓識字于游戲中,何樂而不為呢?學生們還拓寬了卡片的用途,玩上了填詞游戲、詞語接龍等,還真別小看了我們的學生,他們會時時閃現出絢麗多彩的思維火花。
總而言之,教給學生識字方法,輔以一定的現代教育技術,促使學生在“樂”中學,變“厭學”為“愛學”,那么我們的識字教學就會變得生動有趣、易學易記,學起來也就不那么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