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視角下提高高中地理教學成績之我見
作者:陜西省丹鳳師范學校 彭富榮
發布時間:2013-05-09 11:19:5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高中地理教學現狀有了很大的改觀,如何在新課改背景下講好高中地理?我們不僅要正確領會新課改的新理念,充分認識新舊教材的異同,而且還要轉變教學觀念,重在把新課改的理念真正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來。
一、正確理解新課改的新理念
新課改的目的就是要在21世紀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全面提高學生素質。高中地理新課標不僅對地理知識的教學提出了具體的、符合實際的要求,同時也對學習過程中學生能力的培養、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形成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目標。
二、充分認識新舊教材的異同,明確新教材的內涵和外延
教師要充分“吃透”教材,但又不能局限于課本。1.要充分認識新教材的內涵,研究新教材所包含的內容、要求及新舊區別。高中地理新課程由共同必修與選修課程組成。共同必修課程由“地理1”、“地理2”、“地理3”三個模塊組成。這三個模塊是遞進關系,三個模塊既相對獨立,又相互聯系構成一個整體。高中地理選修課程由“宇宙與地球”、“海洋地理”、“旅游地理”、“城鄉規劃”、“自然災害與防治”、“環境保護”、“地理信息技術應用”七個模塊組成。這些模塊涉及地理學的理論、應用、技術等各個層面,突現地理學的學科特點與應用價值。新教材采取了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思想,以當前人類面臨的人口、資源、環境、發展等問題為重點,以現代科技為支撐,以培養國民先導文明素質為宗旨,從而全面體現地理課程的基本理念。新教材還添加了一部分時代內容,如新增了城市服務功能,讓學生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地球的基本知識,拓寬視野,跟上時代的步伐。2.認識新教材的外延,不能局限于課文,教師應以新課標為依據,以教材為平臺,通過制作課件、學生上網查閱資料等方法挖掘、開發和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教師在教學中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三、根據課程改革綱要,注重新課改的六大“變化”
高中地理新課改的四個基本理念是:提高地理科學素養、面向全體學生、倡導探究性學習、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它著重是從以下六方面體現的:1.課程目標方面,反對過于注重知識傳授,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達成。讓學生自主學習、理解和記憶,培養能力,形成正確的思維方式和價值觀。2.課程結構方面,強調不同功能和價值的課程內容要有一個比較均衡、合理的結構,同時強調課程的綜合性、選擇性。3.課程內容方面,改變“繁、難、偏、舊”的教學內容,讓學生掌握更多 “活”知識。4.課程實施中強調變“要學生學”為“學生要學”,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學會合作。5.課程評價方面,強調評價是為了改進教學、促進發展,發揮其激勵與發展功能,使學生從評價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并給予必要、適當的鼓勵性評價。6.課程管理方面,由強調國家課程、教材轉變為強調國家、地方、學校三級管理,充分發揮地域功能,增強教育的針對性。
四、 把課堂真正還給學生,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的天地
在教學中,教師要努力調整課堂結構,從復習、導課、提問、小結等方面著手。在導入時,教師抓住一個“趣”字來激發學生的思維;在授課中抓住一個“情”字引導學生深入體驗,抓住一個“疑”字突破難點,抓住一個“悟”字引導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學習感受,努力把“新課改的理念”在課堂教學中全面貫徹、落實,培養地理素質,提高創新和實踐能力。
五、注重教學反思,在深層次上促進教育觀念的更新與轉變
教學反思是教師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從教學設計、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課后等方面對自身進行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