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缺乏英語學習興趣的原因及對策
作者:陜西佳縣中學 劉尚文
發(fā)布時間:2013-05-09 11:45:0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英語是中學基礎課程之一,在中考和高考中與語文、數(shù)學有同等重要的位置;英語又是國際通用語言,在國際事務、貿(mào)易中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然而,許多中學生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一般來說,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既有主觀原因又有客觀原因。
一、主觀原因
1.情感因素。教育心理學認為:“情緒愉快,對學習活動起促進作用;情緒消沉,對學習活動起阻礙作用”。聽、說是學習英語的重要途徑,也是交流信息的主要手段。有些學生不善表達,性格靦腆,課堂上常受同學的嘲笑和老師的批評,自尊心受到傷害,從而產(chǎn)生自衛(wèi)意識和自卑心理等,學習上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幫助,成績自然上不去。面對家庭、老師、同學等方面的多方面的壓力,漸漸失去了學習的動力和興趣。有些學生憑自己的情感來學習,更有甚者根據(jù)自己對老師的喜歡程度來安排學習。 有了這樣的心態(tài),學習興趣很難培養(yǎng)起來。
2.意志薄弱。英語是個“洋玩意”,英語學習是一件苦差事,費時費力,需要堅強的意志力。但許多學生意志薄弱。學習中遇到點挫折,不是知難而進、持之以恒,而是臨陣退縮,問題越積越多,導致學習困難,失去興趣。
3.方法不當。聽、說、讀、寫是學習語言的基本技能,四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聽和讀是語言的接受技能,說和寫是語言的生成技能。只有通過聽讀達到足夠的語言輸入量,才有可能通過說和寫輸出一定的語言信息量。然而,許多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課堂上羞于開口,課下懶于與同學訓練,學的是“啞巴英語”,死記硬背,不了解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學到的知識是零散的,從而造成理解能力差,更談不上在學習中、實踐中應用知識。雖然學習很用心,但很難取得進步。
二、客觀原因
1.家庭原因。有的學生家庭環(huán)境差,父母只顧自己享樂,不關心孩子的生活,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一旦孩子成績上不去,要么打罵,要么讓孩子去參加輔導班,剝奪了孩子的節(jié)假日和休息時間,給孩子造成了嚴重的身心壓力,形成叛逆心理,進而引發(fā)家長和孩子的關系緊張,導致孩子疲勞、厭學。
2.學校原因。有的學校辦學思想不正確,片面追求升學率,教育教學不面向全體學生,只重視優(yōu)等生,導致學困生增多,學習興趣被無情地剝奪。也有一些學校,教師過分注重知識的講解,教學方法一成不變,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違反學習語言的規(guī)律,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后,練習題成堆,考試過于頻繁,久而久之,興趣自然不會來敲門。
三、應對策略
1.融洽師生關系,構建和諧課堂。情感能激發(fā)興趣,興趣能產(chǎn)生動力。教師應該通過自己的一言一行,一顰一笑傳遞給學生親切、鼓勵、信任、尊重的情感信息,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學習英語。課堂上,教師應對學生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問題給予幫助。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找到閃光點,賞識他們的每點進步,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為此,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堂課,牢記以教師為指導, 學生為中心這一基本原則,做到課堂教學既熱烈活潑,又井然有序。當然,教師平時應注意加強師生間的情感交流,才能真正贏得學生的參與配合,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建立寬松的課堂語言交際環(huán)境。課堂上,教師應該摒棄那種過分重視語法和詞匯知識的講解與傳授的教學方法,應堅持“盡量使用英語、適當利用國語”的教學原則,用英語進行教學,創(chuàng)造出和諧的英語環(huán)境。教師在教學中要把課堂教學的知識性和趣味性緊密地結合起來。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有助于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有助于營造英語交際情景,使學生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英語意境中。通過動口、動腦和積極參加課堂活動,既鍛煉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和交際能力,又調動了學習的積極性;既增加了學生課堂使用英語的機會,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3.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在課余時間,教師應該組織學生參加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如:英語演講比賽、英語辯論賽、英語晚會、英語故事會、英語角、英文歌曲比賽等,這些活動都能調動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總之,造成學生缺乏英語學習興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只有認真分析其原因,提高認識,轉變方法,講究策略,優(yōu)化學習環(huán)境,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才能培養(yǎng)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