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議初中數學課堂小組合作式學習
作者:陜西師范大學(數科院)在讀研究生/西安愛知中學 鄭少蓉
發布時間:2013-05-09 11:31:5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隨著新課標的實施,小組合作式學習以其多方面的教育功效被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喜愛并在教育實踐中廣泛應用。這種教學方式無論對學生還是對教師都有著重要的意義。以下就此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我在合作式學習中是將全班學生分成14個小組,每組4名同學。在恰當的組織和有效的調控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以“課代表帶頭”、 “班級合作”、“小組合作” 、“男男合作”、“女女合作”等為基本教學形式,通過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多邊互動,合作完成教學任務。
一、合作式教學的實施策略
1.營造良好的合作氣氛。
在合作式學習活動中,教師與學生之間是平等的,不是服從與被服從的關系。教師應發揚教學民主,在分析問題、討論問題中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看法,使學生在合作學習中有“解放感”、“輕松感”。這樣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形成大膽提出問題,暢所欲言,集思廣益,逐步形成寬松民主的課堂氣氛,為學生之間、師生之間成功合作學習,創設良好的教學環境。
2.合作式學習課堂活動的操作。
(1) 教師圍繞教學內容,認真研究每節課的引入,創設情境。采用問題提出、設問引思、復舊引新等手法,為新課的導入鋪路搭橋。其目的是使學生明確目標,激發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2)對各小組學習中存在困惑的問題,不應急于解答,而要針對疑惑的實質給予“點撥”,讓學生通過討論,各抒己見,集思廣益,互相探究,取長補短。這樣,既調動了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又培養了學生表達問題、展開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3)鞏固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我每次都會精心設計練習題,突出解題的思路和方法,突出在練習過程所出現的難點、疑點,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小組共同議論,后由我提問或學生板演的形式促進全班合作學習,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3.強化人際互動,使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課堂合作式學習包含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邊互動,教師與學生小組的雙向交往,學生之間的多向互動等多種交流形式。生生互動占據了課堂教學的重要地位,因此重視小組內部與小組之間相互作用,使學生群體建立起一種互助合作關系,增加學生之間的信息溝通,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
(1)組建好合作學習小組。為了取得最佳的合作學習效果,每個合作學習小組應由能力不同、性格各異的學生組成,而且每個小組都有一套組內干部。為了使學生合作成功,還必須使學生在自己組內感到愉快。因此,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前,我很熟悉每個學生的能力、個性和他們之間的人際關系,更主要的是采取完全自愿的方式來任命組內干部,讓其在自愿的原則下以促進小組內部有效合作。
(2)教育學生正確對待合作的爭論。合作必有爭論,爭論的情境和氣氛應是合作性的,而不是競爭性的,尤其不能為此爭吵,那樣就失去了“爭論”的意義了。應強調整體目標,而不是個人目標。在合作的氣氛下,爭論無所謂輸贏,而是互相尊重、互相學習。大家在一起集思廣益,充分聽取每個人的意見,發揮每個人的創造性。最后在分析綜合各種意見的基礎上,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達到學習的目標。
(3)師生換位。引導學生充當小老師,讓學生到講臺上,代替我完成一些他們能夠做到的事。如:分析解題思路、總結解題方法及經驗、評講同學板演的內容、組織全班學生對各小組合作學習進行評價等等,這些都是促使學生參與合作教學的有效方法。
(4)及時對各小組的合作學習效果進行評價。通過評價激勵,使小組成員感受到他們同在“一條船”上,榮辱與共,從而在學習過程中,共同協作,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各盡其才。使學生之間做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在課外,小組成員也互幫互學,共同提高。
二、合作式學習的體會
這種課堂合作式學習的實踐,收到了明顯的效果。大大增強了班集體的內聚力,學生之間較為團結,互相幫助,互相學習;由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學習困難也減少了;在平等、寬松、和諧的民主合作氣氛中,學生積極參與教學,經歷成功的體驗和表現自己才能的機會,在交流合作過程中,既可看到自己的長處,也發現自己的學習潛力,從而更加努力,更有信心地投入學習。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科素質、創新精神和自立探究的學習能力,學習成績得到大面積的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