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背景下緊抓小學生作文教學效率的基本對策
作者:陜西省略陽縣城關鎮白石溝小學 袁永紅
發布時間:2013-05-07 17:23:5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以及發展,是語言教學的重要目標,其中學生的寫作能力對學生語言素養的培養和形成有重要的影響,并且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對學生心理特征的發展以及情感培養有著重要的作用。作文教學效率的提高,有利于學生的語文水平以及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因此根據新課改的要求,我們要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效率,通過作文教學來提高學生的整體能力。
一、激發學生寫作的情感
首先,要培養學生寫作的興趣,讓學生有話說、有內容寫。讓小學生認為寫作是一件快樂的事情。這就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經常鼓勵學生記錄下生活、學習中的事情和想法,讓學生養成寫作的習慣,能夠讓學生善于發現寫作的素材,激發學生積極思考。其次,教師要創設寫作的情境,作文題目的設置要符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要讓學生能夠認真觀察、活躍思維以及大膽想象。能夠讓學生根據提問進行發散性思維的思考。教師要引導學生尋找寫作的語言材料,可以從小說、報紙、詩集中來尋找,讓學生產生興趣和躍躍欲試的積極性。最后,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情感。讓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是培養學生寫作的心理條件。同時寫作的培養也有助于學生情感的抒發,寫作是培養學生能力和個性的重要手段,能讓學生敞開心扉。因此,教師要通過寫作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寫自己了解的內容,不能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
二、讓學生掌握寫作的規律
小學作文教學的規律主要表現為:先觀察,然后模仿或者思考,最后進行創新。要讓學生掌握寫作的規律和步驟,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要做到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思維、表達能力以及觀察能力。首先要讓學生學會觀察,要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觀察和發現,并要留心事物的特點,做到有順序和側重,能夠有所突出。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觀察任務,比如觀察“我熟悉的一個人”,這樣才能切合學生的實際,學生才能有話說。然后要激發學生寫作的思維,要讓學生能夠對自己觀察的事物進行構思,要有合理的想象和模仿。最后教師要指導學生把觀察的內容進行構思后寫下來。這樣的教學步驟可以減少學生對寫作的恐懼,而且還能養成學生善于思考和觀察事物的習慣,能為寫作積累大量的素材。
三、做好對學生作文的評改
小學生作文的評改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師應該做好評改,讓學生從中得到啟發和進步。小學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能夠對學生作文的基本要求有基本的掌握,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用多種作文評改方式來進行作文的評改。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教師不能對學生的作文定過高的要求,學生作文只是書面能力的考查,不是文學創作,只需要學生能夠正確表達自己的思想即可。因此,教師在評改作文的時候要尊重學生,要保持學生作文的原意,多對學生進行鼓勵。
四、培養學生作文的開放性
由于我國傳統教育的影響,我國小學生寫作的教學很多都是閉門造車,缺乏開放性。我國小學生對寫作的對象,怎么寫,寫給誰看都沒有明確的想法,再者由于我國的教育理念,不重視對學生交際應用類文章的寫作能力的培養,忽視了作文的交際功能。沒有把寫作的教學和社會價值聯系起來,寫作只是局限在課堂,讓學生不明白寫作的目的。因此,在寫作過程中,要讓學生聯系實際來進行寫作的練習,讓寫作和現實生活結合起來,讓學生主動去尋找寫作的主題。例如,學習寫作人物的作文,教師要讓學生主動接觸學生熟悉的親人和朋友,要從各個方面來觀察,認識人物的性格和特點。再如,記事類的作文,教師要讓學生多開口,要能夠通過和周圍人的交流來掌握事情的發展,并要注意細節和背景,這樣更加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要做好引導。教師要做到從宏觀上把握作文的教學,做到提高學生整體的作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具體上做到利用各種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語言組織能力等。教師做到多方面的結合來提高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