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提高學生習作水平的途徑
作者:河南省許昌市健康路小學 孟水娥
發布時間:2013-05-07 16:52:3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小學生寫作文一般有兩大難。第一難是無從下筆;第二難是心里所想的和寫出來的不一致,不知道怎樣才能表達出來,給習作指導帶來了很大的困難。為了幫助學生練好習作基本功,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筆者采取觀察和仿寫相結合、片段與整體相結合的方法,逐步提高學生獨立習作的能力,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 觀察和仿寫相結合,練好作文基本功
初學繪畫的人,首先要學會用畫筆把桌子上的茶壺、茶杯,山上的花草樹木,路上的車馬行人描摹。學習習作也一樣,首先要學會把看到的人、事、物用文字描述出來。但不少學生缺乏這種習作基本功,習作時無話可說、無從落筆。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從仿寫開始。從心理學的觀點看,模仿是學習心理上的需要。朱熹說:“古人作文作詩,多是模仿前人之作,蓋學既久,自然純熟。”要幫助學生練好作文基本功,開始時必須給他們一根拐棍,扶他們一把。例如,要求學生描寫動物的外形,學生認為無從寫起,我就提供一段課文中的范文“松鼠是一種美麗的小動物,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它四肢靈活,行動敏捷。玲瓏的小面孔上嵌著一對閃閃發光的小眼睛。一身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好像搽過油。一條毛茸茸的大尾巴總是向上翹著,顯得格外漂亮”。告訴學生范文是總寫松鼠的特點,然后按四肢、頭部、尾巴的順序描寫,接著讓學生仔細觀察一種動物,按范文的結構描述。這樣既有范文的寫法,又有實物的樣子,他們比貓畫虎、比葫蘆畫瓢,就不感覺為難了。但是作文也和做數學題一樣,光靠一次的練習,學生還是不能掌握描寫動物的基本方法。這時我就趁熱打鐵讓學生練習寫雞、鴨、狗、貓、猴子等動物的外形,通過多次的練習,學生就能夠較好地描寫動物的外形了。
采取觀察和仿寫相結合的方法訓練學生習作的基本功,不僅可以打開學生習作的思路,還能激發他們的習作興趣。班里有幾位寫作方面的學困生經過上述的訓練以后說:“過去作文我覺得沒什么可寫,現在覺得可寫的內容太多了,我看到了好多東西都想寫,越寫越想寫,一寫就收不住筆了。”是的,學生習作實際上就是一種表達和宣泄。看到或聽說某個新鮮事急于表達出來,所寫的習作能及時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贊賞和肯定,會使孩子們有習作的興趣。
二、一題多練,從“大同小異”到“百花齊放”
采取觀察和仿寫相結合的方法進行習文基本功的訓練,學生寫出來的作文起步同范文一個模式,內容“千篇一律”,這在孩子學習習作起步訓練時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固守“千篇一律”,學生的習作沒有創新,習作水平就不會提高。因此觀察和仿寫相結合的訓練經過一個階段以后,就需要指導學生一題多作。可以同時向學生提供幾篇范文,使學生知道同一事物、人物或場景由于各人的觀察方法不同,對同一事物的感受不同、情緒不同,寫出來的作品內容也總是千差萬別的。例如描寫一株植物,可以依次寫它的莖、枝、葉、花、果,也可以寫它四季不同的顏色、形態,還可以重點描述它某一部分的形狀、顏色、氣味;可以描述它的美麗并贊美它;也可以寫它的丑陋;還可以寫它雖然外表丑陋,但是品質高尚……因此習文時,每個人都要獨立思考,尋找自己要表達的方面。通過多次的“一題多作”訓練,學生的作文就會逐步從大同小異,過渡到小同大異最后達到“百花齊放”。
三、從片段到整體,學會按照文章的中心選擇和組織材料
學生作文時,不可能每次去找范文,每次去觀察。習作相當程度上依靠學生提取儲存在大腦內的信息進行加工。因此,在學生有了一定的習作基本功后,教師要及時進行篇的整體訓練。培養學生審題、立意、選材、組材的能力,逐步訓練學生按照審題——確定中心——選擇材料——列習作提綱——起草修改——謄寫的程序去習作。
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練好習作基本功是學生寫好作文很重要的一環,如果離開習作基本功的訓練,而進行審題、立意、選材、組材的訓練,學生的習作即使結構新奇、條理清楚,但會不符合實際,甚至會出現假話、空話、套話、大話的現象,使習作失去了交流思想宣泄情感的作用,作文的水平也是不會真正提高。觀察和仿寫相結合、片段和整體相結合是提高學生習文水平的一條有效途徑,但并不是唯一途徑。習作是學生的生活經驗、知識基礎、思想感情、閱讀水平、智力技能的綜合反映。習作能力是一種綜合的能力。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習作是學生思想水平和文字表達能力的具體體現,是字句篇的綜合訓練。因此習作的教學既要培養學生用詞造句布局謀篇的能力,又要培養學生觀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因此要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還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多種方法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訓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