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師之間的利益博弈分析
作者:陜西職業技術學院管理系 陜西西安 秦 文
發布時間:2013-04-22 11:34:27
【摘 要】 高校教師代表著一個高校的師資力量,如何有效地對教師進行管理已經成為高校人力資源管理的核心問題。教學質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策略的選擇,文章運用博弈論方法分析高校教師間利益沖突的現狀、利益沖突的協調,對教師之間合作與不合作分別進行了博弈分析,最后針對博弈分析的結果,對高校教師管理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高校 教師 博弈分析
高校教師之間利益沖突的現狀
當前高校教師在績效考核中不同程度存在著片面強調科研成果的傾向,無法真正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在教師和教師的博弈中,每個教師都最大程度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在博弈過程中,教師的策略選擇依據不同,導致的成本和收益就會不同,進而決定了其博弈的均衡結果。
1.高校教師利益沖突的協調
由于人們總是最大限度地獲得報酬,最小限度地減少懲罰和損失,而所需要的有價值的東西又被另外一些人控制著,因此可以以他人提供報酬的方式,獲得他人給自己的報酬。如果高校教師期望通過合作來獲取報酬,他們就會有意愿從事這一行為活動。
互惠原理可以表述為:人們之間交換報酬越多,越有可能產生互惠的義務并以此來支配人的交換行為;越是違反互惠原理,被剝奪者就越會傾向懲罰違規者。高校教師之間通過合作交換越有可能產生互惠義務并以此支配以后的行為。
教師間利益博弈過程分析
1.教師間合作的博弈分析
這里我們假設教師間合作完成某個項目,在理性經濟人理論下,每個教師始終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教師可以在暗地里選擇作為合作者或不合作者。我們假設合作創造的收益中,按照平均分配原則,每個教師獲得的人均經濟分配為100,合作剩余為人均150,此時合作者與不合作者的博弈分析如下:
第一種情況:教師甲合作,教師乙合作,兩個合作者相遇時,各獲收益100,所以此時收益為(100,100)。
第二種情況:教師甲合作,教師乙不合作,此時合作者遇到不合作者,收益被不合作者掠奪,此時收益為(0,200)。
第三種情況,教師甲不合作,教師乙合作,此種情況剛好和第二種情況相反,收益為(200,0)。
第四種情況,教師甲不合作,教師乙不合作,此時合作剩余對兩人來說是負效應,收益為(-50,-50)。
如上所示,在高校中我們以A代表每個人的人均合作收益,B代表合作者的數量,C代表不合作者的數量,D代表合作的剩余。對于不合作者,當他遇到合作者時,不合作者會掠奪兩人的全部收益2A,當不合作者遇到不合作者時,合作剩余沒有了,收益為A-D,合作者的總體期望收益為2AB-(D-A)C。對于合作者來說,當合作者遇到合作者時收益為A,當合作者遇到不合作者時收益被掠奪,收益為0,此時合作者的總體期望收益為AB。只要存在收益高低之分,收益高的一方就有吸引力促使收益低者加入,從而造成合作者與不合作者數量發生改變,二者數量的比例將在二者的預期收益相等時達到均衡。即
AB=2AB-(D-A)C (1.1)
時,合作者與不合作者的數量比例將在B/C=D/A-1時達到平衡。此時如果合作者的數量與不合作者數量的比例小于D/A-1,由(1.1)推導出
AB>2AB-(D-A)C (1.2)
也就是說,合作者的收益大于不合作者的收益,此時合作者的數量會增加。如果合作者與不合作者的比例大于D/A-1,此時不合作者的數量會增加。
綜上所述,教師合作從理論上講是行的通的,關鍵在于提高合作剩余。
2.教師間非合作博弈分析
在教師間非合作博弈中,存在智豬博弈現象。智豬博弈講的是這樣一個故事:豬圈里有兩頭豬,一頭小豬,一頭大豬,豬圈的一邊有一個踏板,每踩一下踏板,在遠離踏板的豬圈的另一頭的出食口就會有少量的食物落下。當小豬踩動踏板時,大豬會在小豬跑到食槽之前吃掉所有的食物。大豬踩動踏板,大豬還有機會在小豬吃完食物之前跑到食槽,爭著吃到另一半食物。小豬踩踏板一無所獲,不踩反而能吃到食物。對小豬而言不踩踏板總是最佳選擇,對大豬而言自己親自去踩總比不踩強。智豬博弈的核心問題是每次落下的食物數量和出食口與踏板之間的距離。
智豬博弈的例子在教學中也相當普遍。假設有兩個教師M和N,M是老教授,B是青年教師,兩個人一同進行課題研究。兩人同時面臨兩種選擇:努力工作和消極應對??偣灿兴姆N情況出現:
第一種情況:M努力工作,N努力工作。假設M努力工作的成本是6,產出是12,N努力工作的成本是7,產出是8,M和N產出之和是20。因為M是老教授,我們采用優先M的分配原則,M分配14,N分配6,M最終所得為14-6=8,N所得為6-7=-1。
第二種情況:M努力工作,N消極應對。M和N共同收獲12,按照優先給M分配原則,M獲得11,N獲得1,這種情況下N沒有付出卻仍然能夠收獲1。
第三種情況:M消極應對,N努力工作。M沒付出,N付出7,兩者共同收獲8,按照優先給M分配的原則,M優先獲得7,N獲得1,因為M沒有付出,獲得7就是M的凈收益,N凈收益為1-7=-6。
第四種情況,M消極應對,N消極應對, M和N兩人既沒付出也沒收獲。
以下我們將對以上四種情況進行分析。
對于M來說,假設N努力工作,第一種情況中M努力工作凈收益為8,第三種情況M消極應對凈收益為7,因此M選擇努力工作收獲要大于消極應對。
對于M來說,假設N消極應對,第二種情況中,M努力工作收獲11,第四種情況中M消極應對收獲0。因此M選擇努力工作所獲得的收獲大于消極應對所得,所以無論N努力工作還是消極應對,M的最優策略都是努力工作。
對于N來說,假設M努力工作,第一種情況中N努力工作凈收益是-1,第二種情況中N消極應對1,也就是說,N選擇消極應對所得要大于努力工作所得。
對于N來說,假設M消極應對,第三種情況中,N努力工作,凈收益是-6,第四種情況中,N消極應對收獲0,因此N選擇消極應對的收獲遠遠大于努力工作的收獲。所以無論M努力工作還是消極應對,N的最優策略都是消極應對。
教師間利益博弈的結果分析
1.提高合作剩余,促進教師間的合作
合作剩余是合作者通過合作得到的純收益,教師間的合作剩余按照優先分配老教授的原則,在第一種情況中,即使M和N都努力工作,最終M收獲8,N收獲-1,這打擊N工作的積極性,N會意識到,無論M努力工作還是消極應對,N的最優策略都是選擇消極應對。高校應該了解教師的需求,使教師與學校的利益一致,這樣才能降低合作成本進而提高合作剩余。
2.構建有效的激勵機制
在智豬博弈中如果將投食量改為原來的一半,將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大豬和小豬都會拼命搶著踩踏板,多勞者多得,每次的收獲剛好消費完。激勵機制的完善直接影響教師合作的工作效率。在教師團隊成立之初就應該制訂績效考核標準和成果分配方案,充分考慮教師個人的特征和個性需求,激勵方案才有效。
3. 改善教師間合作環境,使“搭便車”行為隨著重復博弈而消解
免費搭車現象緣于公共物品生產和消費的非排他性和非競爭性,要避免搭便車,就必須將團隊規??刂圃诤侠矸秶鷥龋仨氷P注團隊教師在年齡、知識結構等方面的合理搭配。如果成員的工作成果難以量化,也能促使搭便車行為的發生。因此為了克服搭便車行為,需要給教師創造一種壓力促使教師團隊建立起良好的互信機制。
參考文獻:
[1]倪健.論大科學時代的科研團隊建設[J].高等農業教育,2005(12).
[2]王世強,光翠娥.組建科研團隊提升地方高??萍紝嵙?[J].科學學與科學技術管理,2004(8).
[3]謝識予.經濟博奕論[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4.
[4]劉毓.學校“知識管理”探微[J]. 教學與管理,1999(2).
[5]李丹.基于博弈論的科學研究知識共享行為分析[J].國書情報知識,2006(3).
[6]張維迎.博弈論與信息經濟學[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