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問題初探
作者:商洛學院體育教學部 陜西商洛 王 健
發布時間:2013-04-22 11:18:50
【摘 要】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對于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文章在對前人研究進行總結的前提下,運用社會學分析法,綜合本人的相關調查,對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問題進行探討,根據文章分析,我們發現,在社會主義體育事業發展迅速的今天,我國競技體育在訓練體制、競賽體制、管理體制等問題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也存在著大量的問題,因此,文章認為,要在樹立正確的人才培養觀點的基礎上,通過改革訓練體制、完善競賽體制、發揮競賽作用等方式,從而促進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工作的進行,促使我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邁進。
【關鍵詞】 競技體育 人才培養 培養模式
引 言
隨著體育事業的發展,競技體育的競爭日益趨向國際化和激烈化,許多國家認識到,若想從根本上發展競技體育,促進競技體育的可持續發展,其關鍵是進行后備人才的培養。而對于我國來說,影響和制約競技體育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1)訓練觀念和訓練體制; (2)競技體育管理體制;(3)競賽體制等等。因此,從根本來說,對于經濟體育人才培養的模式進行分析,對于競技體育的發展有著重要的作用,所以,文章結合相關文獻的總結和分析,并根據自身調查情況,從宏觀上提出通過改革訓練體制、完善競賽體制、發揮競賽作用等方式,從而促進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工作的進行,促進我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邁進。
我國運動訓練與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
1.訓練體制現狀
從總體來說,現行的競技體育訓練體制是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多強對抗的多元化訓練體制,其劃分具有以下的特點:
(1)根據訓練層次,在總競技體育訓練體制下,我國已經初步形成了“四級”訓練網絡:國家隊→省、市專業隊,職業俱樂部以及高校高水平運動隊→各級別體校和業余體校(重點體校、一般體校等) →項目學校、高水平運動隊和青少年體育項目俱樂部。
(2)從運動訓練隊的性質上,有專業訓練隊,職業運動俱樂部和各種業余訓練隊等等。
(3)而根據訓練隊的管理系統,則相關運動隊由以下部門組成:體育行政部門(國家體育總局,各個省市體育局) 直轄的各個項目專業和業余訓練隊以及體校;教育行政部門領導下的高校運動隊;體育行政部門和教育行政部門共同關心的業余體校、各級中小學體育項目試點等;體育產業部門管理的運動隊和體育俱樂部;社會自發組織的各類體育團體、經濟體校等。
2.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
現在,全國各級體校、青少年俱樂部等已經成為重要的競技體育培養基地,而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模式也呈現多樣化趨勢,根據筆者的研究,我們發現,競技體育人才培養主要可以分成以下兩種模式:
(1)集中型培養模式。集中型培養模式是培養主題集中安排運動員進行日常訓練和培養。具體來說,運動員集中在學校和俱樂部當中進行集中學習和訓練,在職教師或教練員對其訓練、學習和生活進行管理,而運用集中型培養模式的主要有各級體校、各個試點學校以及體育俱樂部等等,而教育系統管理下的各個試點小學、中學和高校(如清華大學的跳水隊)等也采用這種培養模式。
(2)結合型培養模式。結合型培養模式是一種文化課和體育訓練的綜合培養模式,將小學、中學和大學的文化教育模式和各級體校、俱樂部等體育訓練模式結合在一起,運動員在進行學校文化教育的同時,在各個體校、俱樂部等體育訓練機構進行訓練;或運動員在學校學習、訓練,聘請專業體育教練對學校運動員進行訓練指導。
3.競技體育現行訓練體制
現有的我國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多強對抗的多元化訓練體制是我國體育改革的結果,其改革的實質,便是將競技體育的國家包辦模式轉變為由各級體校、社會團體等機構分散培養的模式,促使我國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更加科學化、規范化和社會化。這一體制的實行,必須以一定的指導思想為前提,與現代體育事業發展軌跡相適應,形成國家與社會相結合的訓練機制,但是新的訓練機制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在變革當中逐漸進行,這種訓練體制的形成,首先豐富了我國競技體育人才的數量和質量,并拓寬了人才培養的渠道,為人才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空間。
現行競賽體制與競技體育人才培養
1.現行競賽體制與競賽種類分析
現行的競賽體制,是以奧運和全運為主要競賽目標的多元化競賽體制,而隨著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大量優秀的運動隊和運動團體在許多城市和地區開始展現,為提高其競技水平,大量比賽開始產生,促進多種競賽出現,因此,總體來說,我國現行設置的各種體育競賽,根據不同的劃分標準,有以下幾種:
(1)根據比賽項目特征劃分:有各類單項聯賽或錦標賽、綜合性運動會;(2)根據競賽參加者的身體劃分:有各類中學生運動會、大學生運動會等;(3)根據行業背景劃分:如電力系統運動會、農民運動會等等。
2.現行競技體育人才競賽情況分析
現在,我國競技體育人才所參加的體育競賽一般有兩種,首先是由各級教育部門及其學校所舉辦的各種競賽,如大學生運動會、單項錦標賽等;其次是國家體育總局及其下屬的項目管理中心和地方體育機構舉辦的各類競賽,如城市運動會、青少年各單項錦標賽等等,根據各項競賽舉辦的不同目標,對運動員的參賽條件有自身的要求,比如說,在大學生中CUBA(中國大學生籃球聯賽)對于參賽隊員的身份一直有著嚴格的要求,其中就包括要保證球員必須是在校大學生,并且不能是在籃協進行注冊的專業籃球運動員。
3.現行競賽體制與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影響分析
(1)現行競賽體制對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正面影響
現行的競賽體制對我國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有著巨大的正面影響,首先,它充分調動政府和社會人才培養的積極性,拓寬了資金的來源,將大量社會資源充分調動到競技體育的人才培養過程當中,提高了社會的關注程度,與此同時,隨著體育事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競賽機會豐富了運動員的競賽經驗,檢驗了運動員的訓練效果,幫助體育工作者在競賽過程中了解人才培養所取得的成績和問題,從而在競賽中不斷提高工作效率,同時各種競賽又定了各項競賽章程,從而推動了競技體育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2)現行競賽體制對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負面影響
①隨著多元化競賽體制的發展,各個項目賽事紛繁龐雜,雖然對運動員能力有一定的提升,但難免出現相抵觸的方面。
②在宏觀方面,各種競賽在銜接方面出現一定問題,尤其是青年隊和成年隊的銜接,根據統計,我們發現,青年隊的總數量大大低于成年隊,這種現象對于競技體育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不良影響。
③在參賽資格和參賽條件上,許多競賽未能擺脫傳統競賽體制的影響,尤其是有著雙重注冊身份的學生運動員或運動員學生的參賽資格問題,需要在未來的競賽體制當中得到充分的考慮和體現。
④全國綜合性運動會體制存在一定問題,全國性綜合運動會對于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但是在利益的驅使下,許多運動員為了多參加比賽,不得不通過不斷改變身份來實現其目標,這完全不符合競技體育的人才培養規律。
我國體育管理體制與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現狀
現行體育管理體制是一種由政府統管型體制向政府—社會結合型體制過渡的轉型管理體制。在這種體制的管理下,我國的體育管理可以分成兩個部分:政府管理和社會管理,而政府管理,又是由政府專門體育管理系統和政府非專門體育管理系統組成。政府專門體育管理系統,一般是政府領導下的各級體委或體育局,而政府非專門體育管理系統由國務院所屬的一些部委設立的體育管理部門組成,如教育部的體育衛生藝術司等。
在現有的管理系統中,我們發現,這種體制對于最大限度地調動人力、物力和財力來發展體育事業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改革的過程當中,我們發現,這種體制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集中體現在以下方面:
(1)現有的管理機制未能完全擺脫過去計劃經濟模式所帶來的負面影響,自主性較差,體育事業的資金來源主要依靠政府撥款,而在運行機制上,政府的行政職能依然處于支配地位。
(2)隨著競技體育社會化趨勢的發展,多元化訓練體制和競賽體制開始逐步形成,使各個運動隊、俱樂部在競賽目標等問題上不盡相同,但現行的以體委系統管理為主、教育系統和社會團體協同管理的體制存在著權責不清等問題,制約了我國競技體育的發展腳步。
(3)在管理機構的設置上,現行機構設置存在著機構過于冗雜等情況,在具體的管理過程當中,較多行政手段的運用,制約了競技體育的發展。
(4)在奧運戰略目標下,專業運動隊仍然是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主陣地,而其他學校、體育機構未能得到充分的重視,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競技體育人才資源的發展。
我國競技體育人才培養的對策建議
1.樹立科學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觀
從培養過程來說,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屬于一種體育和體育感化的過程,因此,對于運動員的培養,不僅僅集中在訓練方面,對其思想和文化素質的培養也應該給予相當的重視,這要求競技體育人才培養主體摒棄以往只注重訓練成果和比賽成績的觀點,樹立全方位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觀,從而促進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工作的進行。
2.競技體育人才培養需要更加多元化、學校化、社會化
現有的集中與分散相結合、多強對抗的多元化訓練體制對于拓寬人才培養資源、優化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環境有著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訓練體制改革過程當中,仍然存在著種種問題,因此需要進行以下改進:
(1)合理利用和整合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資源
對已經運用的各種后備人才培養主體的運作條件進行相應考證,并做到 “優勝劣汰”,從而提升競技體育人才培養效益。
(2)堅持競技體育訓練與教育相結合模式
隨著競技體育的發展,現有的競技體育人才培養觀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越來越趨向于將體育訓練與文化教育相結合的模式,如“清華模式”的推廣,便是一條成功的競技人才培養道路,因此,要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堅持競技體育訓練與教育相結合模式,從而進行實質性的體教結合模式。
(3)通過合作辦學等方式促進體育事業的發展
在人力、物力和財力允許的范圍內,對各級運動學校的人才培養目標進行調整,提高其自身的辦學層次,通過與高校合作辦學等方式,促進體校的升級和發展,加強競技體育人才培養工作的進行。
3.發揮我國競賽體制的杠桿調節作用
在多元化競賽體制下,各級體育管理機構需要對其進行宏觀管理和控制,強化各單項競賽的作用,逐漸淡化綜合性運動會,并完善運動員注冊制度,提高競技體育人才的培養效率。
參考文獻:
[1]李紅艷,黃善球.我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培養現狀的研究[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 2002(01).
[2]嚴德一.影響中國競技體育后備人才資源開發的主要因素[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5(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