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現狀
作者:西安音樂學院 陜西西安 龔佩燕
發布時間:2013-04-19 11:45:35
【摘 要】近幾年來隨著愈演愈烈的藝考熱和藝術類院校的大規模擴招,面對大批的藝術畢業生,高校應及時與社會需求接軌,面向市場,分層次辦學,培養經濟建設急需的專業人才;調整專業方向,突出專業優勢,向應用性拓展,使培養目標向多層面轉化;高校應盡快建立藝術類畢業生就業觀念和技能培訓的長效機制。
【關鍵詞】 藝術類畢業生 就業途徑 傳統藝術 應用藝術 精英教育 大眾教育
每年五六月份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高峰期,其中包括了相當數量的藝術類高校畢業生,他們也同樣面臨著新一輪的就業壓力。在踏上藝術殿堂的道路上,不乏有真才實學的藝術追求者,但也有一部分學生把參加藝術專業考試、進藝術院校作為通往大學校園的一條升學捷徑。例如像美術、音樂等藝術的專業考試具有一定的主觀性,更主要的是藝術類學校的文化課錄取分數線要比普通文理科考生低兩三百分,錄取分數上的懸殊對藝術類考生無疑是個極大的誘惑,使得不少學習成績不理想的考生紛紛瞄準了藝術、體育這條道路。很多學生認為只要能考上大學,學什么專業都無所謂,大不了以后再轉行。特別在2005年,由于教育部規定2006年藝術類院校全部停招免試生,數學成績將在錄取時全部計入文化考試總分,教育部這一要求無疑提高了藝術類招生的門檻,因此2005年是藝術類專業文化課不計數學考試成績的最后一年,這使得原本日漸升溫的藝術專業招生變得更加火爆,報考藝術類院校的考生都爭先搶著享用這最后的豐盛“晚餐”。另外,在報考藝術類專業的考生中也有不少人存在急功近利心理。許多報考藝術院校的考生是出于名利之心,一些報考音樂類、表演類的學生,他們對藝術并不了解,只是非常羨慕明星們的風光生活,希望能夠通過報考藝術院校,實現明星夢、藝術家夢。殊不知全國每年幾十萬藝術生,能嶄露頭角的卻是寥寥無幾,一夜成名的夢是不切合實際的。對于音樂和美術專業的畢業生,留校任教是最好不過的選擇。然而,這種機會畢竟少之又少,大多數學生為了解決生存問題,還是被迫改行到與藝術毫不相關的行業。例如,有資料表明,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1992級有15人,現在還在從事表演的只有兩人;中戲1998級戲劇文學系22人,畢業后沒有一人成為職業編??;中戲1999級導演系15人,畢業后只有兩人有機會做導演。
與此同時, 隨著社會對藝術類人才需求的增加,藝術院校開始大規模擴招,一些綜合類高校也紛紛開設了藝術類專業。據相關資料顯示,上世紀80年代之前,全國只有中央音樂學院等十幾所藝術類院校,從1999年高校擴招開始,2004年全國2000余所高校中就已有700余所設立藝術類專業,全國藝術類專業招生總數也增加到26萬人左右,當年全國報考藝術專業的人數約在百萬人以上,到目前為止這個人數仍然是有增無減。
藝考持續走熱的根本原因可從兩方面來分析:其一,由經濟發展帶來了文化藝術的繁榮,社會對藝術事業越來越尊重,對藝術人才的市場需求也越來越大。藝術變得更加生活化,它曾經被人們視為生活奢侈品,現在卻逐漸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正因為從事藝術工作和學習藝術的人逐漸增多, 有了這樣一個市場,才有藝術專業大規模擴招的可行性和必然性。其二,學生熱愛藝術、追求藝術的也日益增多。最近幾年藝術專業報名的火熱場面正反映了這一點,所以藝術專業的擴招和火熱現象可以說是社會和時代發展的必然產物,并且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藝術類人才的需求在今后相當長時間內還將呈現旺盛之勢。然而,對于藝術專業的火熱形勢,也應該辯證地看待:對家長和學生而言,通過這種途徑進入高等學校深造,并不為過,學生得到了再教育的機會,對其長遠發展和成長還是有利的。但隨之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大部分學生畢業后面臨著就業難的困擾,當社會對藝術人才的需求達到一定數量時,畢業生也就只能向其他領域拓展就業空間了。由于每年開設藝術專業的高校仍在增多,報考的生源也在不斷增加,藝術類人才出現就業競爭也就成為必然。
央視的一份調查也許會讓很多藝考生對將來的前景產生一些危機感,這項調查表明,僅2004年、2005年藝術類本科畢業生就業率不足30%;70%的藝術專業畢業生為生存而改行,或者大批人馬開始涌向考研隊伍,而到近幾年這種形勢更加嚴峻。2011年《本科畢業生就業報告》藍皮書指出:2010屆本科畢業生半年后失業率最高的專業為美術學(15.6%)其次為音樂學(15.0%),2010屆藝術設計傳媒類的畢業生半年內的離職率最高為(54%)。
盡管畢業生就業形勢相對于以往更加嚴峻了, 但藝術院校擴大招生本身也是社會需求增長的反應。專家們表示,所謂大學生就業難的提法是具有一定的地域局限性的,一些業內人士通過調查發現,就業難并不能真實地概括出當前的就業現狀。近年來,我國的大城市出現了藝術類畢業生就業難的情況,但并不表明我國藝術類畢業生已經絕對過剩了。在美國和日本,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數占全國總人數的比重分別為35%和23%,在我國僅僅5%,而在這5%的人群中,能有機會接受藝術教育的人群比例就更加少了。因此,藝術類畢業生就總體畢業生人數來說還只是少數。從就業難的地域分布來看,真正的“難”,是難在要在政治、經濟、文化優越的大城市里找到一份稱心如意的工作,畢竟大城市容量有限 ,選擇大城市并非是最好的選擇。中國音樂學院院長金鐵霖認為,以北京為例,首都的藝術類畢業生基本上都想留京,其實,北京也是有一定“容量”的。北京的文化團體雖然多,但遠遠無法滿足日益龐大的、來自祖國各地的藝術人才的就業需求。而與此同時,全國各地還非常需要各類藝術人才,尤其是我國的邊遠地區、西北部地區十分缺乏藝術類的師資。金鐵霖說,如果把這些地方都考慮進去,我們的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率不僅能達到100%,甚至還遠遠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 尤其在那些中小城市和西部地區卻還有著大量的職位空缺, 其實在小城市里,大學生更能發揮作用,也更有施展才華的機會。首都師范大學的一位老師說,在學院老師的鼓勵下,去年畢業的學生中,有一批學生選擇了到甘肅、青海等西部邊遠地區就業。從他們工作情況的反饋來看,這些學生在這些所謂的小地方, 往往都能受到“重用”,個人藝術專長也能得到較好的發揮。當地的相關部門也非常器重這些大學生,不到一年,有的已經成為了所在單位的骨干人員。因此,轉變觀念才有出路。
對目前藝術類學生的就業途經作以分析,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1.傳統的就業途經。這種方式是大多數考生考試報考的原因,因為報考成績低,能上大學,獲得本科文憑。這些人最終可能不會從事這方面的職業,要改變專業謀求其他的職業。這樣的途徑主要有以下幾個:1)家庭安排。上大學時就已經設計好了如何回來就業,當然有的人可能找到好的崗位,但是經過4年的學習會發生變故的比較多;2)準備拿到學歷,學習一些別的專業知識,從事自己喜歡的非專業行業,比如,從事相關行業的消費品,教育的服務等等;3)政府企事業單位。通過正常的就業途徑,國家提供的機會選干等。
2.專業的就業方式。1)通過過硬的專業技能從事本專業的工作或研究、留校、參加樂團、劇團等;2)考取研究生、博士生繼續學習,還有就是出國深造等;3)以自主創業為主要途徑。
當前,藝術類畢業生自主創業的風潮逐漸擴大,不論是一畢業就有創業打算,還是放棄穩定工作重新創業,很多藝術類畢業生都認為,藝術就是一種創造,而創造是不應被束縛的,與其受制于人,不如自己給自己打工,于是不少畢業生選擇了自主創業。中央音樂學院的一位教師告訴記者,去年畢業的幾位學生一起合開了一家琴行,一邊賣樂器,一邊教學生,既取得了經濟效益,也實現了個人的價值。中央美院的一位畢業生說,他的五個師哥、師姐畢業后合辦了一個工作室,如今取得了很好的業績。北京服裝學院的幾個畢業生說,他們也打算畢業后開個服裝坊。這些自主經營的小老板們都認為,雖然自主經營有一定的風險,但是因為是為自己打工,所以大家也就會格外地賣力,工作起來自然也就干勁十足??傊?,對于這些就業新群體不論是走上工作崗位還是自主創業,只要方向正確、目標明確,就能既實現自我價值,又為社會文化的發展作出貢獻。
針對以上藝術類畢業生就業情況的分析,總結其就業難的原因主要有:1)由于和藝術專業對口的就業渠道較少,無法滿足大量畢業生的需求;2)教學中實習和實踐環節不夠,藝術專業種類較單一,課程內容不實用或陳舊;3)由于藝術專業的擴招,導致生源質量較擴招前有所降低,主要表現在學生基礎功不扎實、藝術悟性有所欠缺;4)畢業生不能較好或及時地獲取就業信息,盲目地投遞個人簡歷,自身缺乏正確的擇業觀念和就業能力;5)畢業生眼高手低,不能給自己設定一個客觀、恰當的就業目標。
總之,從當前市場需求的形勢來看,傳統藝術類畢業生的就業渠道變得比較狹窄,而應用藝術類人才的市場需求在日益增長。 我國高等藝術教育模式正逐漸呈現出精英教育與大眾教育并存、藝術與科技交融的特點,而一些設計藝術學科也已經脫離了傳統意義上的純藝術領域。各個學校應該有自己的藝術教學特色,即不同的學校應該有不同辦學優勢。藝術學科已經向著普及性、交叉性、邊緣性和大眾性發展,并誕生了許多深受考生和社會歡迎的新興專業,如裝潢設計、數字藝術、動畫藝術、文物修復、設計管理、家具設計等專業方向。因此,目前最大的問題不僅僅是藝術類考生太多的問題,而是高校應懂得如何及時與社會需求接軌,加強教學培養與社會需求的對接;面向市場,分層次辦學,培養經濟建設急需的專業人才;如何調整專業方向,突出專業優勢,向應用性拓展,使培養目標向多層面轉化;各高校應盡快建立藝術類畢業生就業觀念和技能培訓的長效機制。
參考文獻:
[1]滑靜.高校藝術教育的改革與發展思考[J].藝術百家,2007,2:81.
[2]聶振斌.藝術文化生存[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3]彭時代.論大學藝術教育改革[J].湖南社會科學,2003,1:143.
[4]就業路在何方——我省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現狀調查.考研秘書網,2005-12-19.
[5]顧榮.陜西省藝術類畢業生就業現狀調查.中國音樂之聲網,2005-12-20.
[6]2012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藍皮書發布,2012年6月1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