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學校管理的第一要素,人心向背更是學校管理能否成功的關鍵所在。對于校長來說,要想落實好各項管理制度,全面推進學校各項工作,贏得全體教職工的信任、尊重和支持,其首要解決的無疑是“人心”的問題!所以,校長應緊緊抓住“人心”不放,各項工作均圍繞“人心”展開,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制訂規劃,聚攏人心

制訂好辦學規劃是一所學校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的關鍵,也是凝聚廣大教職工、激發他們的工作積極性和主人翁精神的重要管理舉措,是避免學校盲目發展的有效保證。因此,校長任期伊始,要在調查、分析的基礎上明確學校的發展目標和需要解決的問題,制訂符合實際、切實可行的任期內學校發展規劃和階段性目標,通過規劃的制訂聚攏人心。

第一,讓教職工參與到發展規劃的制定中,廣泛征求教職工的意見和建議,充分發揮他們的智慧和、經驗和特長,激活教職工的“主人”意識。第二,通過各種形式對規劃進行宣傳和解讀,取得全體教職工的理解、認可和支持。第三,讓全體教職工參與到學校目標的分解和計劃的制定中,形成“學校—部門—個人”的目標系統和“學校—部門—個人”的計劃系統,繼而建構“學校—部門—個人”的利益系統,使每一位教職工深深意識到學校的興衰成敗與個人的利益息息相關。

二、廉潔勤政,收獲人心

校長是否做到勤政廉潔,直接關系人心的聚散。首先,要廉潔自律、一心為公、不謀私利。如在教干使用上要做到不分親疏遠近,不搞幫派體系,根據工作需要安排人員和分工,讓合適的人做適合的事。在資金使用上要堅持量入為出的原則,制定和完善各項管理制度,廉潔自律。其次,校長要做到勤于政事、以身作則,率先垂范,帶動教職員工,激發教職工的積極性。要以校為家,積極思考,根據實際情況調整和改進管理策略;要勤巡視、多督查,善指導、多交流;要堅持走進課堂,聽課、評課、上課;要善于開展教育科學研究,不斷總結提升管理水平。第三,校長要提升能力、鍛鑄人格。能力的提升一靠學習,二靠實踐。所以,校長要是一個愛學習、善學習的人。教育政策法規、教育類報刊、教育家論著應是床頭案邊必備讀物。還要不斷加強自身修養,講究領導藝術。察納雅言,不偏聽偏信。在人際交往中,在會議的講話中,在管理細節中,以高尚的人格去教育人、影響人、感化人,讓全體教職工感受到校長的人格魅力,從而自覺圍繞在校長身邊。

三、以師為本,打動人心

首先是要關注教師的生存狀態,關愛教師,熱心為教師服務,善于為教師排憂解難。其次,要尊重教師、相信教師、依靠教師,主動與教師交流管理策略,征求管理意見和建議,讓他們參與管理、共同管理。第三,要關注和激勵教師專業化發展。具體措施如:通過會議和個別交流對教師進行師德教育;積極開展課堂教學研討活動,為其搭建成長平臺;積極鼓勵教師業務進修,鼓勵教師開展教育科研;支持并指導教師參加各類教學比賽;更要關注教師職稱評定,為教師晉升職稱創造條件等。他們的心靈一旦被校長的真情觸動,便有了向善、向上的思想取向,何愁學校政令不通?

四、提升質量,鼓舞人心

教學質量是辦學質量的核心,是學校的生命線和生死線。教學質量與教師的工作熱情是相輔相成,互為促進的關系。校長要通過質量的提升讓教師從付出中收獲成功,從成功中收獲幸福,在幸福中進一步煥發工作熱情。

首先,在規范辦學、減負增效的背景下,課堂教學改革便成了提升質量的主要手段。因此,校長要時刻關注課堂教學,不斷深化課堂教學改革,通過指導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其次,要制訂和完善教師教學行為的規范要求,做到以制度引領教師,用制度落實管理;要從政治、經濟等方面肯定兢兢業業、成績突出的教師,樹立標桿,涵養士氣,激發熱情。

五、加強文化建設,凈化人心

校園文化是學校所具有的特定的精神環境和文化氣氛,在教育人、培養人上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師生員工無不受到校園文化的濡染熏陶。積極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凈化人心、啟迪心智、催人奮進。校長要通過校園文化建設的督促和引領,構建健康和諧的人際關系,打造風清氣正、人人思進的學校風氣。

在顯性文化建設方面,校長要通過調研和廣泛征求意見,根據本校實際和未來發展需要,改進和完善校園文化,做到在繼承中有發展,發展中有創新。要重新審視校園內的文化布置,要讓每一面墻壁、每一條道路、每一個景點都會“說話”。校標、校歌、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等文化項目要完整、務實,具有教育性和可操作性。要完善學校宣傳陣地,創辦或完善校園廣播站、校報、校園文學社等,建立健全師生管理平臺,使校園每天都充滿生機和活力。

在隱性文化建設方面,要通過評優評先、表揚好人好事、樹立先進典型、廣泛宣傳等措施,營造健康向上的師德及人文環境。具體表現為:大力弘揚團結協作、榮辱與共的正氣,摒除唯利是圖、胡攪蠻纏的邪氣;弘揚與人為善、寬容接納的大氣,摒除睚眥必報、斤斤計較的小氣;弘揚愛崗敬業、奮發進取的銳氣,摒除不思進取、消極頹靡的惰氣;弘揚放眼未來、自強不息的勇氣,摒除鼠目寸光自暴自棄的懦氣。

六、加強安全教育,穩定人心

校長要高度重視安全工作,安排專人負責,建立健全安全防護制度和預警機制,完善各類安全設施。安全教育要常態化、制度化、規范化、課程化。每周班會班主任都要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安全教育,要不定期召開學生安全教育大會,不定期地聘請司法人員為師生舉辦法制安全教育講座,不定期地舉行防震、消防安全演練,不定期地進行各類設施安全檢查,消除安全隱患。

另外,食品衛生安全是學校安全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有食堂的學校要從正規渠道購進食材,定期對環境進行消毒,每餐前都要對餐具進行消毒,定期組織食堂工作人員進行體檢,制訂衛生安全事故應急預案,確保師生就餐安全。

總之,學校管理資源的開發是沒有窮盡的,而人力資源的開發則是其核心。一個學校能否盡快地走向健康發展的軌道,這不僅是要看他的有形的基礎設施建設,更要看無形的“人”的因素。教師們大都受到過高等教育,他們絕大多數都是有事業心和社會責任感的;有時偶爾會出現缺失方向、職業消極等頹靡的現象,這也是可以寬容和理解的校長要時刻把教師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教師的想法放在自己的心里,用“心”去寬容、理解、幫助他們;這樣,他們才會把學校當成自己的家,把教育教學當成事業來做,把學生當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當教師的積極性、能動性被激活了,那張貼上墻的各項規章制度才會真的發揮它的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