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李清照“剛毅”的一面
作者:陜西神木職教中心 辛群英
發布時間:2013-04-19 11:28:3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李清照,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山東濟南人。她出生于書香門第。早期生活優越,其父李格非家里藏書豐富,李清照小時候就在這良好的家庭環境中打下了堅實的文學基礎。
李清照是宋代的才女,她擅長書、畫,并通曉金石,尤其擅長詞作。她的詞作將“語盡而意不盡,意盡而情不盡”的婉約風格發展到了頂峰,贏得了婉約派代表人物的稱號。因此很多人都會認為這樣一個纖弱女子,只會吟風弄月罷了,不過兒女情長罷了,殊不知李清照之所以能夠在中國文學史上給后人留下重重的一筆,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她不僅有婉約之情,更有雄壯之氣,不僅有雄壯之氣,更有非凡的歷史洞察力、鑒別力。正是這種洞察與見識,造就了她的詩詞具有另一種不同凡響的思想境界,呈現出遒勁有力,筆力穩健的豪放之氣。那么何以見得呢?
她不僅是一位多才多藝的才女,而且還是一位愛憎分明、個性獨立、不畏權勢、富有見識的女中英杰。她說:因為北方金人的鐵蹄踏碎了我的家園,才讓我不得不流落到南方的建康!才讓我平白增添了無窮憂愁!我衰老的不只是容顏,還有我那顆本來安寧、恬靜的心!北方金人占據了我的家鄉,毀滅了我們多年的收藏,那是我們夫妻倆的生命!琴棋書畫、吟風弄月的美好生活永遠不會再回來了,只剩下衰老的身軀、憔悴的心情。還能做什么呢?只能在寒風中默默地凋零罷了!我是一個無家可歸的亡國之人,那花燈再燦爛、雪梅再俏麗,又與我有什么關系呢?又何美之有?從中可以看出她把自己的命運與國家的盛衰聯系了起來,心系國家。而不是我們心目中一般的弱女子的形象。
其次,歷史上有一件鮮為人知,而真真切切的有史料記載的事,曾經令李清照悲憤難耐。從中也可以明顯地感覺到她剛毅的一面。宋高宗建炎三年,她的丈夫趙明誠時任江寧知府,由于宋與北方戰事吃緊,在一次城中叛亂中,她的丈夫趙明誠作為一城之主和地方長官,竟然縋城逃跑,在戰亂將起的關鍵時期,趙明誠扮演了一個最不光彩,最感丑陋的角色(最后臨陣逃走的趙明誠遭到了罷官的懲處)。這件事使李清照對其心灰意冷。那么在一邊是親情一邊是道義,她會怎樣做呢?是站出來公正評判?還是保持沉默?結果她選擇了道義,并于第二年在逃亡江西途中,行至烏江時她寫下有名的《夏日絕句》,對于著名的悲劇英雄項羽,她大加贊揚:“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烏江》),李清照的這首詩有一種壯懷激烈的英雄氣概,讓后人贊不絕口。在李清照看來,項羽正因為不肯過江東,慷慨悲壯地直面死亡方才顯示他頂天立地的偉岸人格。這比起那些大戰來臨就膽小如鼠,抱頭鼠竄,茍且偷生的部分官僚、將領偉大多了。看似贊項羽實諷趙明誠(趙明誠自感羞愧,心情郁悶,因當時朝中無可用之人,不久又被重新啟用后,加之中暑,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同時,李清照要借著項羽這個千古英雄來對照南宋小朝廷,想激勵更多的民眾,參與到抗金的隊伍當中去。我覺得她和陸游的“王師北進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愛國情結一樣。
目睹了國破家亡的李清照“雖處憂患窮困而志不屈”,在“尋尋覓覓、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殫精竭慮,繼承夫志編撰《金石錄》,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橫行肆虐激起她強烈的愛國情感,她積極主張北伐收復中原,宋人莊綽《雞肋編》卷中記載:“時趙明誠妻李氏清照亦作詩以詆士大夫云:‘南渡衣冠欠王導,北來消息少劉琨。’又云:‘南游尚覺吳江冷,北狩應悲易水寒。’后世皆當為口實矣!”
她的這兩句詩的意思是:希望現在跟隨宋高宗來到南方的士大夫,不要一味沉浸在喪失國土、亡國亡家的悲痛中,要學習王導,振奮精神,積極準備北伐;而滯留在北方的士大夫更不可放棄收復國土的決心,要學習劉琨奮勇抗戰到底的精神。
從中不難看出李清照雖是一介女子但大氣凜然,指點江山的豪氣,以及赤誠的愛國之心。
另一點,史載宋高宗1133年,南宋朝廷派韓肖胄與胡松年兩位大臣出使金國,探望被金人擄去的兩位皇帝。這是朝廷上下的一件大事,思念故土的李清照對于這件事情非常關注,她又不顧自己身心的疲憊,振奮精神,揮筆寫下了兩首詩,為韓、胡兩位使者送行,同時在詩前寫了一個小序:
“紹興癸丑五月,樞密韓公、工部尚書胡公使虜,通兩宮也。有易安室者,父祖皆出韓公門下,今家世淪替,子姓寒微,不敢望公之車塵。又貧病,但神明未衰落,見此大號令,不能忘言。作古、律詩各一章,以寄區區之意,以待采詩者云。”
意思是說,自己身份卑微、一介女子,不敢貿然前去為他們送行。自己身體雖然有病,但聽到他們將出使金國的消息,非常振奮,所以寫下兩首詩為他們送行,借以表達自己的心緒。
詩歌對韓肖胄身負重任,出使金國公而忘私的高尚情操給予熱情的贊頌,從中我們又能看出李清照雖身在病中卻依舊惦念國家關心國家大事的情懷。
李清照作為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少有的女作家,其作品中所體現的愛國思想,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李清照的愛國思想,代表了中國古代廣大婦女關心國事、熱愛祖國的一個側面,讓后人從中看到了中國古代女性情感世界的另一面。而且,她還在眾多愛國作家中為女性爭得了一席之地。不僅如此,李清照還開創了女作家愛國主義創作的先河,為后世留下了一個愛國女性的光輝典范。
總之她的詞在文學的寶庫中永遠閃爍著璀璨奪目的光芒,同時她那光耀千秋的藝術魅力和高潔正直的人格魅力將永遠伴隨著我們在浩瀚的文學海洋里,一路乘風破浪、一路揚帆遠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