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幼兒園課程小學化傾向的現狀

《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10〕41號)頒發之后,學前教育得到空前重視和迅速發展。學院學前教育課題組利用假期開展了“中國西部學前教育小學化傾向主題調查活動”。調查時學生持有學院出具的“實訓介紹信”,對中國西部的陜西、甘肅、青海、新疆、四川等五省的133所公、民辦幼兒園通過聽課、座談、當面填寫調查問卷的方式,進行入園調查并寫出調查報告。調查問卷設兩個問卷表,調查問卷表一由幼兒教師填寫,調查問卷表二由幼兒家長填寫。學院教育系學前教育專業8個班,320名學生參加了調查活動。這次調查活動,共調查幼兒園133所,被調查對象1627人,其中幼兒教師651人,幼兒家長976人。共發出調查表2560份,收回調查表1627份(調查問卷表一651份,表二976份)。收回學生個人調查報告312份。從收回的調查表和報告中,明顯反饋出西部幼兒園不同程度存在課程小學化傾向問題。

被調查的133所幼兒園100%存在增加小學化課程的現象:133所幼兒園都開設了拼音課程;有82所幼兒園開設了英語課程;96所幼兒園開設了識字寫字課程;還有部分幼兒園開設了電腦、寫字、珠心算等課程;有的幼兒園為了增強知名度和競爭力,還設立了蒙氏教育等特色班,搞課題研究或園本課程開發,增設了如環保教育、創新教育、書法訓練、《三字經》學習等內容,還有不少幼兒園在幼兒正常學習時間外開設了英語、書法、繪畫、器樂等各種興趣班。問卷的651名幼兒教師中529人有作業布置,266人每周布置作業2-3次,263人每周布置作業3-5次或每天一次。有351名教師所在的幼兒園舉行過算術筆試,有331名教師舉行過寫字筆試,有335名教師舉行

過拼音考試,有191名教師舉行過英語考試。不少幼兒園認為本園課程豐富、提前掌握小學部分知識和技能,才能顯示出自己辦園的優勢和特色。

二、幼兒園課程小學化傾向的成因分析

1.社會因素的影響。

迎合家長需求。在問卷調查的976名幼兒家長中,或多或少都有讓孩子贏在起點的心理,有494名家長強烈要求孩子在上幼兒園時能培養一些小學的基礎知識(如學習數學、英語字母,單詞,背誦古詩等),303名家長表示要看孩子的興趣,只有143名家長表示對此不作要求。多數幼兒園和教師認為,因為家長的要求,他們不得不增加一些小學化教學內容,這也是讓孩子早起步、早領先的重要舉措。社會上人們往往以幼兒的拼音的掌握程度、識字數量、20以內加減法的熟練程度、古詩的背誦量來評價幼兒園的辦園質量,一些家長以此選擇幼兒園,小學也以此作為入學條件。

2.幼兒園因素的影響。

一是教師素質不高,對《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學習不夠,理解不深,對幼兒教育理論,幼兒心理發展認識不清,缺乏新時期幼兒園工作經驗和正確的保教方法。二是少數幼兒園辦園目的不端正,片面追求經濟效益和迎合利用家長“贏在起跑線上”、 “早期智力開發”、培養“神童”的心理,采取不恰當的競爭手段,違背幼兒教育規律,擅自增設課程、增加課時。

3.其他因素的影響。

如盲目趕潮流,或班額人數多,戶外活動場地小,經費投入不足,設施設備差,教師設計組織幼兒活動能力差,或怕出安全事故等種種原因,幼兒只能整天“悶”在教室里,教師只有增加課程、增加課時來解決幼兒園班額過大、場地設施不足、玩具不夠等問題。

三、幼兒園課程小學化傾向的弊端

1.違背教育的系統性和循序漸進原則和孩子成長規律。

幼兒園孩子開始背書包像小學生一樣上學,書包里還有上十本像模像樣的幼兒課本,幾歲的幼兒就學兩位數以內加減法,每天放學后還要在家抄寫一頁漢字、背一些古詩詞和英語單詞等等,這些通過訓練可以讓孩子學會的東西并不意味著就是他們在這一年齡階段應該去學習的東西,潛能開發不能拔苗助長,更不能搞掠奪式開發。幼兒教育小學化違背了教育規律,對幼兒身心是一種摧殘,只會讓孩子早早厭學。

2.奪去了幼兒歡樂幸福的童年,影響孩子的全面發展。

教育規劃綱要強調,“學前教育對幼兒身心健康、習慣養成、智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遵循幼兒身心發展規律,堅持科學保教方法,保障幼兒快樂健康成長。”孩子的童年就應該坐在小凳子上念兒歌,到院子里玩丟手絹等游戲,下雨了還能玩泥巴。可是如今幼兒園的孩子變成了“大人”,失去童年的幸福感。

3.助長盲目競爭歪風。

為了“贏在起跑線上”,家長爭相把孩子送進知識教學味濃的幼兒園。一些幼兒園為了吸引生源,也投家長所好,明明知道小學化教育方式不對,但仍然教識字、學拼音、學數

學,讀、寫、算訓練成了幼兒“早期智力開發”的香餑餑,課程超載,盲目競爭歪風嚴重妨害著幼兒教育健康發展。

4.刺激教育經濟腐敗。

各色各樣的盜版教材、劣質教材和讀物向幼兒傾售,五花八門的興趣班、提高班、神童班、國際班,賺錢的手伸向孩子。家長們盲目教育消費,不單是破財,更是傷害了孩子,助長了教育腐敗。

四、改變幼兒園課程小學化傾向的對策

如何改變幼兒園課程小學化傾向,還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呢?

1.增強幼教理論學習,科學化地進行幼兒園課程管理。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倡導:“為幼兒創設一個豐富多樣的、多功能層次的、具有選擇自由的環境,讓每個孩子有機會接觸符合自身特點的環境,用自身特有的方式同化和吸納外界,而教師則在此過程中了解孩子,敏銳地察覺孩子之間的差異,個別化地指導孩子。”首先,教育主管部門應積極組織幼兒園教師學習幼教理論,了解幼兒園教育的任務、內容和方法,端正辦園目的和幼教思想;其次,機制和制度的保證是克服小學化傾向的最關鍵措施。要規范幼兒園辦園行為,要從源頭上對幼兒園辦園條件、幼兒教師選用及資格認定、幼兒園課程設置等各種因素進行審核、檢查、監管和評估。針對當前幼教課程實施的現狀,教育主管部門有必要對幼兒園課程進行規范,建立和制定科學化的幼兒園課程管理辦法,在課程的內容、教材的選用、選擇性課程的比例、特色課程的開設等方面制定相應的規范和措施,科學化地進行幼兒園課程管理。

2.加大宣傳力度,改變家長觀念。

幼兒園課程小學化傾向的蔓延與幼教宣傳力度不夠及偏頗的輿論導向有關,要加大宣傳力度。除了教育部門自身宣傳學習幼教理論,了解幼兒園教育的任務、內容和方法之外,還要讓幼兒園要利用圖書、講座、開放日、展示活動、家長學校和幼教理論常識輔導等形式,積極幫助家長掌握早期教育的科學知識和基本規律,改變家長望子成龍、贏在起點的傳統觀念;同時加大面向社會的宣傳力度,要讓全社會各方面、各階層的人士對幼兒園課程目標和規范有所了解,形成全社會對幼兒教育的正確理解與期望。

3.提高幼兒教師的專業素養。

良好的師資素養是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的關鍵。一方面,幼兒師范學校和高等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在幼兒園師資培養方面,要切實按照《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組織教學,加強幼教理論、職業操守和幼教專業能力的培養,為幼兒園保教工作培養一批遵循幼教規律的具有高素養的合格師資,以滿足目前幼兒教育迅猛發展的需求。另一方面,行政部門要加強教師專業發展制度和法規建設,嚴格執行幼兒園教師資格準入制度,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激勵教師的專業成長,用文憑、證書等條件來保護幼兒教師的專業水準,教育業務部門要采取對教師進行系統培訓、專業基本功和理論達標考試、督促幼兒園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業務培訓活動,定期考核和檢查,還可以采取請幼教專家指導、派教師外出學習、組織園際交流與合作等培訓形式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

4.加強薄弱幼兒園的建設與監管。

小學化傾向比較嚴重的情形一般都發生在條件比較落后,師資水平較低的園所。適當改善投資,加強師資培訓,促進教育均衡發展,讓教育資源更加公平。示范幼兒園由于辦園經驗比較豐富,管理手段比較科學,特別是教科研水平較高,教師素質普遍高于一般幼兒園的教師,因此要充分發揮示范幼兒園的示范、輻射和導向的作用,充分凸顯其科學和先進,要在示范園開放課等活動中積極對外導向,這對克服小學化傾向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

陜西省漢中職業技術學院 王仲剛 李建國 秦艷紅 王小東

陜西省漢中師范學院附小 彭文柱

陜西省漢中市漢臺區文化街幼兒園 陳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