愉快學習就是學生在充分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以愉快心情參與學習時,所進行的主動、自主、有意義的自我建構學習。當學生以一種愉快的心情學習時,學生接受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就可以得到強化和鞏固,而且能夠增強記憶的效果。

一、創設激發學習興趣的教學情境

物理學作為研究“萬物之理”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其學科特征就易于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利用問題,即根據新授內容設計富有啟發性、趣味性的問題,激發學生好奇心和求知欲;利用媒體,即用實物、模型、圖片、數據、錄像、影視等媒體,引導學生觀察,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用實例,即結合新授內容,選取學生日常生活、社會中熟悉或關心的生動形象實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在《光的折射》教學中,提出以下問題:(1)光的直線傳播現象發生的條件是什么呢?(2)什么叫光的反射現象?(3)光在反射時遵循什么規律?(4)光的直線傳播和光的反射現象發生時介質有什么共同特征?(5)一束光從空氣中斜射入水中會發生什么現象?(6)“海市蜃樓”是怎樣發生的?為什么會產生這種奇觀?通過上述問題的回答和猜想,學生的求知欲得到了充分的調動。

二、營造和諧、自由、安全的學習氛圍

物理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建構愉快學習的環境:

1.和諧的師生關系。這是課堂教學中師生互動、學生主體性發揮的保證,營造民主的、活躍的課堂氣氛,教師尊重、理解、體貼、關心學生,與學生交流、互動、共同發展,讓學生獲得愉快的學習體驗。

2.自由的學習時空。給學生自由,引導學生對自己的學習作出評價,充分發揮元認知的作用。

3.安全的學習環境。不給學生過重的學習壓力與負擔,尤其與升學有關的心理壓力與負擔;制訂合適的教學目標;采用鼓勵性的教學評價,變學生被動參與評價為主動參與評價。此外,還應注意創設安全實驗的學習環境,讓學生既喜歡實驗,又注意實驗操作的安全性,不害怕、恐懼實驗。

三、讓學生在主體參與中體驗學習的成功

激發學習動機,滿足與發展學生的需要。教學時從內在機制方向考慮,利用現有知識和學生原有知識的矛盾、原有知識解決不了新問題的矛盾、學生對知識的渴求欲望來激發學習動機。創設主體主動參與的多種活動,這樣通過學生親自探究,學會觀察、實驗、比較、分析、推理及解決一些基本的物理實際問題,獲得探究樂趣與成功的體驗。

以《光的折射》教學為例,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自己按照自己所看到水中木棍的位置觸摸木棍,體驗光的折射,思考和探尋木棍的實際位置方向,并進行合理解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全盤參與、進行猜想、實踐探索,最終進行合理推斷與解釋,體驗了自己作為一個探究者的成功感,掌握了探究的方法,并對物理的學習產生了更加濃厚的興趣。

四、利用物理學科美,愉悅學習心理

物理學科比其他學科更能創設愉快的學習環境、愉悅的學習心理。物理知識融概念、規律、事實于一體,包括客觀存在的物理事物、物理現象、物理實驗,這些知識復雜抽象,但有內在聯系和變化規律。發現與掌握這些規律,就會認識物理學科的內在美,如:在牛頓力學對天上人間運動規律的統一中,在焦耳、邁爾對熱和功的統一中,在法拉第、麥克斯韋對電與磁的統一中,在愛因斯坦對質與能的統一中,在廣義相對論關于引力、空間、物質的統一中,無不體現著和諧之美、簡單之美;值得一提的是,實現強力、弱力、引力、電磁力(庫侖力)的統一是物理學界最大的世界難題之一,是理論物理學家夢寐以求的理想。通過物理知識的內涵美,學生就會從學習方法上簡化學習過程,從而贊賞物理,有效地愉快學習物理。

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明確自己的位置,這里需要把握以下幾點:1.教師一定要盡量少講,盡量濃縮語句,學生可以自學或者通過合作學習可以掌握的,不需要再講;2教師盡量體現出自身導的作用,即,引導、啟發、點撥;3.學生思考的空間和事件一定要得到保證,要讓學生了解并掌握,需要探索的也要留出時間給學生;4.每一個探究性問題的提出,不是僅僅尋求到了答案就是完結,我們應該把這個尋求的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或者探究結束后的問題延伸都應讓學生進行思考,擴充知識的內容,打開學生發散性思維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