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課改的全面落實,在進行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但要負責向學生傳授知識和技能,最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而小學語文教學更要加強對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式學習能力的培養,與此同時,還應對學生創新思維和能力的培養引起高度重視,以便為學生將來實現終身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培養自主學習意識——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它是基于對某一事物進行更深層次探索的基礎上所產生的一種重要動機,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之一。如果學生對語文這一學科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的話,就能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來。基于此,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應想方設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并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例如通過創建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眼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等等。

二、激發自主學習能力——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感悟

比如在進行《圓明園的毀滅》課堂教學時,當學生們初步讀完該課文時,你會發現學生們此時的表情有了一定變化,此時教師可以趁機提出如下問題“讀完這篇課文,你們心里有何感想?”同學們此時踴躍發言,有的說“英法聯軍就是卑鄙無恥的強盜”有的說“當時的清政府連自己的家園都保護不了,他們太可恨了”還有的說“我們會牢記這段歷史,我們要努力學習,為祖國的繁榮強大奉獻自己的力量”等等,此時此刻,根本不用教師再進行過多的講解,因為學生們已經能夠深刻感受到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情感。

三、營造自主學習環境——創設課堂教學氛圍

例如在講述《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先用飽含深情的話語向學生說“同學們,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1976年1月8日就像是流星一樣匆匆而過,但是就在這一天,我們最敬愛的周恩來總理永遠地離開了我們,這一天是中國人民悲痛的一天;這一天,聯合國降半旗為我們偉大而敬愛的周總理默哀致敬。今天,讓我們通過《十里長街送總理》這篇課文再次回到1976年1月8日,再次感受全國人民十里長街送總理的悲痛的、催人淚下的感人場面!”。通過這樣一番話,學生們的情感被充分地調動起來。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們深深地感受到了全國人民對周總理的愛戴、懷念之情,很好地理解和把握了課文所要表達的情感。

四、養成自主學習習慣——積極參與實踐

在課堂教學期間,教師不但要負責向學生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自主獲得知識,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這對培養學生的終身學習有著重要意義。課堂教學時不單單是老師在臺上講,還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實踐活動。比如讓學生在讀書過程中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培養他們認真讀書的好習慣。在讀書過程中,要看清讀準,不漏字不添字;要在讀的過程中思考每一個字、詞、句的含義;要在讀書時多動筆,將自己的感受和不理解的地方記錄下來。另外,還要培養學生在其他人進行匯報時迅速掌握對方所要表達意思的能力,同時對對方發言的正誤之處進行準確判斷,并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將自己的見解和大家共同分享,如此一來,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還使得他們的口頭表揚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五、提升自主學習能力——利用所學知識超越創新

在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期間,要鼓勵學生以課文內容為基礎進行大膽的想象和創新,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通過讓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知識來解決日常生活學習中的一些實際問題,不但能夠起到鞏固所學知識的作用,還能使他們的思維獲得升華。例如在向學生教授完《亡羊補牢》這篇課文后,學生們會針對教師提出的“懂得了什么道理?”這一問題各抒己見,有的說“犯了錯誤就要及時改正”有的說“要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還有的說“如果犯了錯還一意孤行,不知悔改,就會釀成大禍”等等。學生們表達的這些獨特見解有利于他們創新意識的培養和發展。

總而言之,自主學習是新課改下的必然趨勢,是對主體教育思想的重要反映。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基礎上,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自主學習氛圍,盡可能地發掘學生的潛能,鼓勵學生進行主動思考和學習,只有這樣才能取得良好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