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學策略探微
作者:陜西省咸陽市秦都區渭濱中學 張慶軍
發布時間:2013-04-18 15:45:4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一、當前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們通常只注重被動的教學,沒有給學生足夠的空間去理解吸收知識,學生只能一味地接受,不能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初中物理教學存在的主要缺陷有以下幾點:
1.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注重對知識的灌輸,讓學生被動地學習物理知識,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教師為了取得優秀的教學成績,把學生的分數當作重點,把他們當作解題機器或者純粹的知識載體,為追求較高的教學成績,在升學率的重壓下讓學生死記硬背,只動腦不動手,對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創新能力和技能的培訓毫不重視,使得很多學生成為分數高、動手能力差的“低能兒”,嚴重違背了我國義務教育的教學方針。
2.對初中物理教學的結果過度重視,在教學過程中,只是給學生講述知識的結論,忽略了實驗的操作過程和題目的解答過程,壓縮了學生的學習思維,只注重學生對標準答案的記憶,忽略了對物理學習過程的解讀,這種只重視結果,不重視過程的物理教學模式導致了學生的學習能力低下,對學生的思維產生了束縛。
3.傳統物理教學中教師只注重學生對物理習題解答的反復操練,雖然教材在進行不斷改革,但教師的教學方法卻沒有得到完善,有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運用公式進行解題,沒有對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深度解讀,使得學生不能獨立思考,在遇到新的題型時只能死套公式,不能靈活解題。
二、對初中物理教學策略的完善
初中物理接觸最多并且運用最廣的就是力學知識,下面將以力學教學為例對完善初中物理教學策略的有效措施進行解讀:
1.以力學教學為例,初中物理教學需要教師們從全局觀點出發來分析教材,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程度上逐漸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對物理學習規律進行全面的剖析,其具體方式如下:首先是對力學教材的基礎結構知識進行解讀,充分掌握牛頓運動定律的規律,根據力學教學中知識結構的難易程度,從易到難有序的進行教學,這樣使得學生更容易掌握力學知識,不能死套教材進行知識的傳授。教師要明確自己的教學目的是提高學生的知識素養和動手能力,在力學教學中和學生進行知識互動,分析物體的受力情況,列舉簡單的生活實例,使得學生更容易掌握力學分解的方法。其次,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會學生怎樣掌握物理思維結構,學會運用概念和公式對題目進行推理和解答,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有目的的培養。
2.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思考分析并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使得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做到認真審題,并且能有很快明確對象,運用聯想圖景的形式快速精準解題,啟動學生的物理思維能力。通常情況下力學題目都會給出一個或多個物體,它們之間存在一定的聯系,學生在解題的過程中要仔細審題,明確各物體間作用力的轉換,由個別轉向一般,對所有的研究對象進行力學分析,運用圖景轉換的形式對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圖像的趣味性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情境相融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正常啟動。培養學生分析解題的能力,讓他們在力學題目的解答中,能有效掌握物理過程向狀態轉化的能力,降低其解題過程中的盲目性。在解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將文字敘述轉向圖形的分析題目的能力,準確畫出物體的受力情況,使得解題更直觀更快捷,增強學生的解題信心。
3.帶領學生弄清初中物理的概念,對教學策略進行不斷革新,培養學生發散性思考問題的能力。首先要增強學生掌握物理要領的物質意識,教師對于新引入的力學概念,應該盡可能地利用簡單的物理實驗對概念進行解讀,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使得學生更容易掌握力學概念。其次要對其要領界定意識進行強化,有的力學名詞之間雖只有一字之差,但其代表的物理含義卻是不同的。有的物理量的單位相同,但其表達的含義也不同,例如功和能的單位相同,但它們卻分別代表過程量和狀態量。對學生界定意識的培養成為當今為例教學的重中之重。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重對學生創造性思維意識的培養,力學解題時通常要具有發散性思維,這樣才能使得解題更全面更準確,有效增強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
在其他物理知識的教學中也可以采用這種方式,有效提高學生的圖形分解和轉化的能力,在提高教學成果的同時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有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和動手能力的提高,使得初中物理教學成果更顯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