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學生學習主動權的探究
作者:陜西省西安市振興路小學 首 榮
發布時間:2013-04-18 15:35:5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小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小學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識字、看書、作文的能力。我對《大綱》的認識歸納起來是三句話:培養能力是重點;搞好自學是關鍵;狠抓作文破難關。
一、語文教學必須在學懂語文知識的前提下,以培養能力為重點
1.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在教學中,我注重培養訓練學生自學字詞的能力,讓學生取得識字的主動權:首先我讓同學們過漢語拼音關;然后在新學期伊始專門上好兩至三節培養學生識字能力的理論課。講漢字的特點規律,講自學漢字的方法,并進行具體輔導。我把識字方法歸納為六個字:點(點出生字)、讀(讀準字音)、記(記住音、形特點)、查(利用工具書查字義)、寫(連詞端正書寫)、默(自己默出所學生字)。經過一段獨立性學習,學生完全養成習慣,不僅每篇課文中的生字學生完全掌握,就連課外閱讀中發現的生字,學生也主動學習掌握。學生掌握了識字能力,學習興趣高了,看書、寫作的能力也相應提高。
2.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項細致、復雜而艱巨的教學任務,這里僅就在課堂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淺談一些做法。
那么怎樣培養呢?我反復閱讀、研究、思考找出這類記敘文的特點和規律,簡略歸納為兩點:1.要把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以及起因、經過、結果寫清楚、明白。2.在記敘過程時,要把重要的場面、中心話語寫具體生動。教學時,揭示以上規律,發揮老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按以上兩點自學,邊閱讀、邊思考、邊討論,只用了一堂課,使學生既清楚、明白、深刻懂得了這篇文章,受到了教育,學到了知識,又初步培養了學生閱讀和寫作這類記敘文的能力。接著,我又用了一課時,叫學生根據老師歸納的兩條規律,試分析“習作園地”上的同類文章。由于學生手中有了“工具”,獨立實踐很快就把文章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搞清楚了。我又設計了短文練習進一步培養和檢查學生的能力提高如何,短文的題目是:“記一次自己深受教育的事”。作業效果較好。
學生應具備的閱讀能力是多種多樣的。我根據不同的課文,培養學生的不同能力,充分發揮課文應有作用,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學習《去年的樹》、《給予是快樂的》就重點培訓學生有詳有略,通過人物語言、動作記敘事情經過的能力;學習《頤和園》就重點培訓學生先總述后分述再總結的能力;學習《游金華的雙龍洞》就重點培訓學生按不同空間方位描述事情的能力;學習詩歌、古詩就培訓學生的朗讀及欣賞詩句的能力……這樣抓住不放,積少成多、學生的能力一堂課一堂課地逐漸形成技能。
教學的實踐,使我嘗到了重視培養學生能力的甜頭,學生通過老師的引導從一堂課中增長知識:識字能力、閱讀的能力、寫作的能力。慢慢“入了門”、“上了路”有了自己獨立實踐,解決問題的能力,成了學習的主人。
二、語文教學要提高效果,必須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的能力從何而來?不是當“觀眾”看來的,也不是當“聽眾”聽來的。同任何事件一樣,能力是從實踐中來的。勤于實踐,能力必強。小學生學好語文必須勤于實踐,這個“實踐”就是“自學”。所以,我們語文老師不要總是“抱”著學生走,生怕學生摔倒了;也不要把課文“嚼”得太爛,盡讓學生吃米糊,久而久之消化能力就會逐步退化了。我給自己確立了一個教學原則:給自學讓路;把時間“還給”學生;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決不獨霸課堂教學時間,逐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養成自學習慣。具體培養自學能力和習慣的路子是:1.讀文、點字、查字、認字、寫字。2.讀文、思考、分層分段、寫大意。3.讀文、解讀重點的字、詞、句,提出不懂的問題,寫出文章中心。4.讀文、背好詞好句好段至全文,抄寫好的句、節、段、創造性講述課文內容;最后運用課文中所學的寫作方法,寫自己生活中可寫的事情。自學的四個步驟,二十字的自學方法,開學初就教給學生,以便學生按法自學。
由于開展了自學,不僅提高了學習語文的能力,而且逐漸形成了“主動學、動腦思、學踏實、學方法、勤實踐、好又精”的良好學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