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對剛剛進入小學階段的學生進行識字寫字的教學?在小學低年級階段怎樣實現高效的識字寫字教學?面對較大的識字量如何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面對學生有限的基礎如何提高學生寫字的質量?這些問題都是小學低年級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話題,且因為每年學生學情存在差異,故此話題竟在不同的教研活動中經常被提及,從而凸顯出相當的研究價值。

一、優化教學方法,讓學生對生字進行有意義的學習

經過了課程改革十多年的打磨,識字教學已經有了相當多的有效策略,但我們仍然應該清醒地看到,目前的策略還多限于經驗層面,甚至有些策略是傳統教學思路的重復與強化,因而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那有沒有讓學生學得更輕松、讓教學教得更智慧的方法,來提高識字教學的水平呢?筆者在研讀了一定量的理論的基礎上,進行了一些實踐,形成了一些思考。列舉如下:

首先,要努力研究學生的實際水平與識字教學的要求,實現學生基礎與教學目標之間的有效對接。值得強調的是,在學習生字時,可以給足學生思考的時間與空間,讓他們自己想辦法去賦予這些生字以意義,一旦學生有了屬于自己的思考,那么就會在他們的頭腦中形成深刻的印象,同時還能提高他們的學習品質。

其次,努力從學習心理學的理論中汲取營養,通過增大學生的知識來實現識字教學效率的提高。在實際教學中,讓學生先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生字先做個記號,課文自讀完畢后學生自然會產生理解文本的需要,進而他們就會產生認識這些生字、理解它們意思的需要,在這些需要產生的驅動力的作用下進行識字教學,可以收到比較好的效果。如果從學習心理的角度來分析,這種策略就是讓學生產生一種學習動機。

再次,加強生字與詞語、語句的聯系,讓學生在一定的語境中學好生字。這一策略已經被不少老師所注意到,筆者的實踐經驗就是讓學生在接觸一個生字時,讓他們通過組詞、造句初步掌握它的意思與使用,必要時還可以讓他們在寫話中進行運用,這種通過在運用中學習生字也是一種不錯的方法。

二、加強指導,讓學生對生字進行規范的書寫

就算不談現在的小學語文教學對書寫的硬性要求,只從學生發展的角度來看,我們也確實必須重視學生的書寫質量。而這一任務必須在小學低年級的寫字教學中完成,在高年級的寫字教學中完善。

一般認為,學生的書寫質量包括這樣幾點內容:一是保證字要寫對,這其實主要屬于識字范疇,但有時認識字不等于能寫對字(這也是小學生的學習特點之一,既不能苛責,同時又要注意矯正),因此其又屬于書寫質量范疇;二是保證漢字的書寫結構要合理,這里主要是寫字的筆畫順序、字形結構等,必須讓學生知道書寫規范,例如字形要緊湊,不能顛倒筆順等;三是要保證學生的書寫習慣要好,尤其是要構思好后再下筆,不能養成寫錯后再涂改的不良習慣。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注意到,寫錯后再涂改的學生往往其思維比較混亂,構思時發生錯誤,動筆時思維空白,寫完后卻又能夠發現錯誤,因此讓學生養成良好習慣的過程,某種程度上講也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

具體到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這樣實施:在課堂上,要通過自身的認真示范,讓學生掌握寫字的相關要求。比如說我們可以在黑板上打上三至五個米字型方格,每次上課的時候都先向學生示范漢字的寫法,這一方法只要持之以恒,就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效果。當然,教師示范只是基礎,學生練習才是關鍵,所以讓學生配一本課堂練字本,每課伊始練習寫幾個漢字,教師適時進行指導是大面積提高寫字質量的一種有效策略。

在這一策略中,特別必須強調的就是要給足學生練習的時間,由于知識應試的需要,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有時會更多地側重于知識教學而忽略了字的書寫,這種由于時間給不足、指點不到位的情況,會造成學生的書寫習慣無法及時養成,而經常性的中斷也會造成前面的努力前功盡棄,因此,筆者還是建議每課的書寫訓練還是要堅持進行。

識字寫字作為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習的基礎性內容之一,在教學中必須給予高度關注,筆者在一定范圍內的教研活動中經常聽到專家學者指出一點,即小學階段養成的識字尤其是寫字習慣,會影響學生整個學習階段的語文學習,因此這一基礎打得怎么樣,直接影響著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從這個角度講,對其無論作出什么要求的強調可能都不過分,而作為一項基本素質的培養,我們又不能指望有一勞永逸的技巧,只能是基于學生的學習實際,選擇適合的教學策略,去達到智慧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