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片斷一:四年級上冊《學會合作——合作才能成功》教學活動

(師課前準備四個籃球,并組織兩組學生進行“背夾球”比賽,)

師:(宣布比賽結束并公布結果)對于剛才的比賽,你對合作有什么體會?

生:老師不公平,我還要再比一次。

生:是的,有的人都犯規了,不行,再來一次。

……

師:好,那么就再比一次,請同學們在活動中體會合作。

(學生再次比賽)

師:大家對合作有什么體會,舉例說明。(下課鈴響)

【點評】活動的目的本來是為了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在活動中明白合作的重要性。此活動雖然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但卻因活動失去了小節升華的機會,使學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如何比賽勝利,完全忽視了對合作這一主題的理解和升華,失去了活動的有效性,不能達到讓學生在活動的體驗中感受到合作的重要性的目標。

教學片斷二:四年級上冊《我是學習的主人——學習是我自己的事》教學活動

(生課前要調查收集班級中認真學習做得好的或做得不好的現象,自由編排。)

師:同學們,我們都進行了課前調查,請把你調查到的事例講給大家聽聽,好嗎?

生:班上的王瑞祈發言積極,作業完成得又快又好。

生:王元瑋經常作業不按時交,每次都讓老師催。

……

師:同學們調查得真詳細??!這些同學的事例告訴我們:只要我們認真學習,積極動腦就能成為學生的主人,反之,我們就要成為學習的——(生接答“奴隸”)

師:那就讓我們把調查的事例演一演吧!可以是做得好的,也可以是做得不好的。

(很多學生表演得惟妙惟肖,抓住了動作、神態、語氣,更有部分學生是本色表演,演他自己是如何對待學習的。還有一組學生演出了不好好學習今后會變成什么樣的情節。)

師:看了同學們的表演,反思自己的行為,你覺得應該怎樣完成好自己的學習任務?

生:我覺得以后不能偷懶了,學習是我自己的事,不能一回家就光想著玩,不然就變成剛才他們演的那樣了。(其他生笑)

生:我覺得我現在要克服的就是馬虎的毛病,以后我要仔細點。

生:回家要多看書,不能老讓我爸媽盯著我。

……

師:是啊,學習是我們自己的事,我們應該獨立完成作業,做完作業再去玩,做學習的小主人。

【點評】此課教學,在充分結合學生生活實際的基礎之上,開展調查活動和小品表演活動,這些內容都是來自學生身邊的真實的人和事,具有可信性、可行性和可學性,因此在活動中學生的參與性極高,并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獲得內心體驗,即明白了學習是我們自己的事,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從而使教學目標得到落實。

評析

“告訴我,我會忘記;讓我看,我會記得;讓我參與,我會理解”,品德課的學習就是一個讓學生理解感悟的過程,而活動就是學生感悟理解的最主要形式。在品德課上開展活動,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但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注意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活動因素,選擇合適的活動形式,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來,并做好教師的引導作用,使活動達到它的目的性,不能只有內容沒有活動,也不能只見活動不見升華。

因此,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在實施課堂活動化教學中應堅持把握以下幾個特點:1.真實性。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知和感悟, 只有植根于學生真實生活的教育才能激發他們內在的道德情感,升華他們的道德體驗,最終實現德育教育的生活化滲透。因此, 課堂活動必須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為基礎, 真實地反映兒童的生活;2.明確性。兒童德育教育盡管以培養良好的品德、樂觀的生活態度為最終取向,但是,其每門課程有著明確的教學指向和意義,因此,課堂活動教育并非生活活動的泛化,而應指向明確的教學目標和任務;3.趣味性?;顒咏逃木柙谟诨顒颖旧淼娜の缎院枉攘?,一個有趣味的課堂活動, 才能極大程度地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 使之對后續學習產生期待;4.有效性。課堂活動教育的本身應實現課堂教育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課堂活動教學除了要面向學生的生活實際, 加強課程內容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系, 還要將課堂活動教學貫穿于課前、課中和課后,不僅僅局限于課堂, 應將更廣闊的視角引入學校、社區和整個社會,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總而言之,開展有效的課堂活動,會讓我們的品德課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