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愛心培養的教育契機
作者:陜西省漢中市漢臺區金華初級中學 劉建彬
發布時間:2013-04-17 10:13:5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教育契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為落實新課程的培養目標,在語文教學中我以課堂為主陣地、以活動開展為契機,實施情境教學,給學生以愛的熏陶,讓學生感受愛、體驗愛。同時我注意以身作則,做愛心的實施者與傳遞者,在潛移默化中給學生給以愛的教育。
一、盡孝于親——愛親人是培養愛心之首要
授課地點:多媒體教室
道具:茶具
授課類型:總復習
同學們:你每天都給爸媽沏茶嗎?今天你向媽媽說“再見”了嗎?(播放了幾則愛心公益廣告以及茶道的淵源和生活中的敬茶儀式。今天我們要回歸的內容是“愛心”。
……
同學們:我們處于一個情感缺失的年代,請珍惜現在的情意,讓愛溫馨我們的港灣。
個別學生開始議論了:肯定是作文!
沒錯,但今天的作文不是寫,而是做。我笑了笑:今天回家對媽媽說“我回來了”、“我上學去了”,對爸爸說“您辛苦了”并且親自給爸爸媽媽以茶道的方式敬茶。
課后反思:獨生子女最親近的人是父母,是爺爺奶奶,持久地從家庭日常小事做起,從最親近的人開始,說最樸實的愛心語,做最平常的愛心事。相信定能彌補家族情感的部分缺失,更能激起他們愛心欲望,也一定會在朦朧中感悟到為人父母的辛勞,從而泛起對父母由衷的愛,真誠的孝。
二、真誠于友——愛身邊的人是拓展愛心的基石
授課地點:教室
道具:留言簿
授課類型:綜合實踐活動
還沒走進教室,就聽見悠揚的歌聲——《同桌的你》。輕輕推開后門,邊走邊吟,卻還是被同學們發現了,但笑聲中他們唱得更起勁了。
我假裝生氣:揮霍了5分鐘,咋辦?
生:老師,你不也唱了呀!說明你也特珍惜同學情誼!(真讓他說著了!今天的活動內容就是臨別贈言。)
師:醞釀一下,臨別之際,你給親愛的同學說點什么呀?敞開心扉,用你飽蘸情誼的筆觸寫封信吧!
(上周因班級事務發生口角爭執的兩個同學正在偷笑著指指點點。)
發信紙的同時,很多同學都不約而同地拿出了他們自己漂亮的留言簿摩挲、徘徊。班長還特意給我發了一張特親密的卡通圖案,詭秘地望了望我。
……
看到的是只言片語,聽到的卻是飽含愛意的祝福。
師:同學們,如果大家愿意,我想將發下的信紙作為咱們班永遠的留念。他年之后,這些簡短的留言將是我們最深、最重的情誼見證!
全班又一次響起了那久違的歌聲,深情地讓人感動。
課后反思:愛,隨風潛入夜,愛,潤物細無聲。花季少年的情感是勃發的,愛人是潛移默化的一種感恩。我們相信:他年之后,看到這本濃濃情誼、深深祝福的信箋,心中一定會感慨良多,溫馨倍久。也正是這種對同學、對朋友最真誠的友愛定能讓他們感受到大愛無疆的力量。
三、溫情社會——關愛弱者是固化愛心的實驗田
授課地點:教室
授課類型:新授《熱愛生命》
為了最后一絲生的希望,九年級下冊中杰克·倫敦的《熱愛生命》以雄健、粗獷的筆觸,細膩、逼真地敘述了一個身處絕境、瀕臨死亡的人,在頑強的求生意識和鋼鐵般的意志作用下,經過艱苦卓絕的搏斗,終于戰勝了饑餓、傷病、寒冷以及野獸的威脅從而起死回生的傳奇故事。學生回味于故事的傳奇,更震驚于生命的可貴。但是為何,他們面對街邊以苦澀唱笑音符的殘疾人卻無動于衷?(報紙對比閱讀)
我的責問讓學生幼小的心靈震顫,卻仍要羞澀的辯解——明天你身無分文、孤獨無助之時該怎么辦?
課后反思:的確,正是我們社會的部分陰暗面讓這些善良、純潔的初中少年無所適從,甚至于冷漠、自私。不能再讓他們做籠中的小鳥了,不能再讓他們一心只讀圣賢書了,否則那種熟視無睹的冷漠不啻于殘殺。社會需要博愛之心,這種愛心需要在親近社會的過程中萌芽、印證和提升。實際上每個人都需要愛,孩子更需要愛,愛心是教育的基石,是成功教育的原動力,也是獲取為師之樂的最大保證。所以說愛心應從最親近的人開始,應從身邊的人開始,更應從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