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課堂效率 關注學習效果——例談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性
作者:陜西省城固縣教研室 鄧小彥
發布時間:2013-04-17 10:11:3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教材內容:教材選自《Go for it》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第七單元:What does he look like? 本課時處理Section A的3a部分,是一節閱讀課。
鏡頭回放1、大屏幕展示
Teaching Aims
一、短語
1. the capital of 2. love to do
3. tell jokes 4. a little bit quiet
5. stop talking 6. play chess
7. a little bit heavy
8. short curly blond hair
二、句子
1. She never stops talking.
2. He likes reading and playing chess.
案例探討:授課教師一開始就明確展示教學目標,并就大屏幕上的八個短語進行翻譯、造句;就兩個句子翻譯,并解釋了stop to do 和stop doing 的區別,體現了目標性原則和詞不離句的教學理念。
建議:1. 英語課程標準的附錄部分列舉了課堂用語。因此,可能的情況下,教師應該盡量多的使用英語進行教學,盡可能的為學生創造英語環境。如:根據學生已有知識,用the head of 解釋the capital of;love to do=like to do等。
2. 翻譯不能過于偏重直譯:quiet是“安靜”、“寧靜”之意,在此最好引導學生說“她是一個文靜的人”;Stop crying漢語通常說“別哭了”,很少說“停止哭”。翻譯部分最好能夠引導學生合作完成,學生主動探討而不是被動接受:“Tell me, I forget; show me, I remember; involve me I understand.” 在此基礎上,學生自己選詞造句,教師適時點撥指導,對學生有困難的重點短語進行重點練習,突出精講精練。
鏡頭回放2、大屏幕展示
四幅人物圖片和四篇短文。(內容略)
授課教師首先引導學生讀短文,獲取文字信息,就文字和圖片配對;接著,教師引導學生逐一解釋短文A內容:Wang Lin是籃球隊隊長…他很受人歡迎;然后,學生看著大屏幕齊讀文字內容、隱藏大屏幕內容,學生試背;最后,請三名自告奮勇者背誦短文A(教師給學生書上簽字)。其余三篇短文處理方式相同(翻譯—齊讀—齊背—范背),整個過程花費近10分鐘時間,環節運行流暢,13個學生均達到了訓練目標。
案例探討:每一篇短文從解釋文本到自告奮勇者完成背誦,用時不到三分鐘,齊背和試背時,教師用肢體語言給學生比劃,整個過程教師略顯忙碌,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學生參與面不大(全班學生人數:65人,13人次背誦)。
建議:信息配對后,首先引導學生回到課本,四人一組,討論文章內容,畫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組內或班內交流:生生互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接著,給學生布置復述任務,A、B、C、D四篇短文,任選一篇或多篇,五分鐘后復述展示;然后,大屏幕展示圖片,任指一組(排)學生看圖片復述(每一排有學生16人)。這樣分層布置任務,充分考慮了語言學習者的不同特點和個體差異:五分鐘優等生能完成多篇,學困生也能有所收獲;看圖復述,語言環境真實,也適當降低了復述難度。
鏡頭回放3、練習
1. 完成句子(8個)。(具體內容略)
2. 看圖描述人物。(具體內容略)
授課教師讓學生口頭補全句子后,大屏幕上展示了正確答案,學生齊讀句子,翻譯目標短語;看圖描述人物因時間關系,改成課后練習。
案例探討:本節課無板書。因此,此環節的完成句子如果能讓學生在黑板上示范出答案,就既能彌補板書設計的不足,又能落實學生寫的技能。多媒體不能完全替代傳統教學,語言技能的四個方面:聽、說、讀、寫缺一不可,好的板書設計能使學生準確、全面地掌握一節課老師所講的精髓,為提高教學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看圖描述人物如改成:描述自己、父母、老師、同學或朋友,則能體現課標理念中:強調學習過程,重視語言學習的實踐性和應用性;描述熟悉的人就體現了“學中用”、“學了就用”的理念。
實際上,學生參與面不大,過多的齊讀、齊背,不利于及時發現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問題;過多的單個學生訓練、操練活動的設計沒有面向全體,操練的深度和廣度不夠。教師可以在教學方法、教學理念上做一些改進,加強學法指導,鼓勵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實踐、參與、合作等方式,逐漸掌握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形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能力,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才能為學生發展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打基礎,為學生繼續學習英語和未來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因為課堂教學只有最大限度地滿足個體需求,才有可能獲得最大化的整體教學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