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興趣 讓寫話“走近”學生
作者:榆林市榆陽區鎮川鎮中心小學 楊文瑞
發布時間:2013-04-17 10:04:2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低年級寫話,是為了降低起始階段的難度,重在培養學生的寫作興趣和自信心,讓他們學會“寫自己想說的話”。所以,培養低年級學生寫話能力,應該從激發學生的興趣入手,化難為易,使寫話真正成為孩子們心靈的樂園,并最終為高年級的作文奠定堅實的基礎。怎樣的教學策略會讓學生更善于傾吐、樂于表達呢?
一、寫話搭橋,方法引路
教師出示掛圖:春天美嗎?(學生:美)小朋友們來了,他們看到了什么呀?
師隨機板書:蝴蝶、小草、梅花、白云……
師:老師已經把景物搬到黑板上來了,可還是感覺不到它的美,小朋友們能把它說美嗎?
生:我覺得梅花最美。
師:美在哪里?
反思:美麗的情景我們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手去觸摸……但是,一下子用“美嗎?美在哪里?”表述出來,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難度實在太大,它需要經過觀察、攝取、組合等一系列的思維加工,是一個復雜的腦力勞動過程。因此我認為此案例中教師在學生談到“梅花”時就應該為學生鋪設好階梯,“你看到了什么顏色的梅花?”、“你仿佛聞到了什么味道?”、“你撫摸過它嗎?”、“她仿佛在向你說……”隨機板書:看一看、聞一聞、摸一摸……這樣,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就知道怎樣展開了,而且他們因有話說而想說樂說,興趣盎然。
大千世界,有寫不盡的人、事、物、景,然而,學生寫話則往往空洞無物,這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觀察,而是他們在觀察時,沒有得到正確的指導,不知如何表述。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授之以漁”,教給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
二、寫話求趣,想象為帆
師:同學們,你覺得這個圓像什么?
生:……
師:知道老師為什么畫這個圓嗎?
請一生蒙眼給圓添眼睛、鼻子、嘴巴
師:如果他的眼睛能這樣就更好看了。(教師隨即用粉筆描學生畫的眼睛,使它更大、更有神。)
師:現在同學們也閉上眼睛,在自己紙上的圓內添眼睛、鼻子、嘴巴,看誰把五官畫得最端正!
……
反思:這是一節活動型寫話課,在這節課中,教師想給予學生想象的空間:你覺得這個圓像什么?他長得到底是什么樣呢……但由于她課始用粉筆描學生畫的“眼睛”,使它更大、更有神;整體參與前不經意提到的“看誰五官畫得最端正”,無形之中遏制了學生大膽想象的空間。學生畫的眼睛一定要大而有神嗎?畫中人的臉一定要五官端正嗎?那么我們的卡通畫、漫畫為什么那么受小朋友的青睞?所以教師在上這節課時,如果能把“畫”的要求放低,充分給予學生想象的空間,多涉入卡通、漫畫的思想,學生會更加樂說、樂寫。
愛因斯坦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通過寫話教學發展學生的想象力,盡顯童真,展示學生個性,是幫助學生形成健全人格的窗口。小學生處在充滿奇異幻想的時期,處在富于無限想象的思維發展階段,教師應讓“想象”這支美麗的思維花朵充分進入孩子們的寫話中,真正讓想象為寫話導航。
三、寫話溯源,生活為本
陽春三月,教師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他們有的躺在草地上,盡情享受;有的分散在小道上,忘情地欣賞野花;有的玩性更足,帶上各色各樣的風箏跑著、笑著……歸來之后,孩子們都一吐為快:“我發現一片小草剛從土里探出頭來,彎彎的,還沒挺直腰桿……” “美麗的風箏飛上了藍天,我多想也變成一只風箏,在天空中自由地飛翔。” ……孩子們用稚嫩的筆寫出的見聞和感受,字里行間洋溢著對大自然無比的喜愛。
反思:兒童的思維以直觀形象為主,寫話的興趣在具體的形象和具體的情境之中更易被激發。如詩如畫的大自然是孩子們最為向往的樂園,讓孩子們走進自然,在大自然的懷抱中盡情玩耍,感受大自然的美麗,享受大自然帶來的無限樂趣,就為他們的寫話提供了素材,也注入了激情。
“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葉圣陶先生的這句話精辟地道出了作文與生活的關系。所以,教師要充實學生的生活,創造各種活動機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接觸千姿百態的自然,多接觸蓬勃發展的社會,引導他們留心觀察,用心體會,不斷積累,這樣學生寫話時才會有取之不盡的內容。
總之,教師作為學生的引路人,應努力創設輕松愉悅的寫話氛圍,采用多種方法激發他們的寫話興趣,促使學生從不會寫話向有話寫、甚至會寫話轉變,從被動寫話向主動寫話、積極參與轉變,從無話可寫向有話寫、內容豐富轉變。只有這樣學生才會在興致盎然中邁好寫作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