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師生關系在中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作者:陜西省榆林市府谷縣府谷中學 白 彩
發布時間:2013-04-17 15:51:0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師生關系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先決條件。教師的情感是影響學生學習眾多因素中最突出的因素。“親其師,信其道”學生從教師那里感受到真誠的關懷和摯愛后,會從內心受到鼓舞、激勵,受到信賴,感到欣慰,并愉快地接受教誨。
一、主動與學生溝通情感,和他們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接受教育的前提,作為英語教師對學生們要懷有真誠的感情,他們才會自覺接受教師的教誨。在課內外我們要真誠、和藹地對待他們,同時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還要有獨到的教學藝術、教學技巧、別具一格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及較高的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這樣才能贏得他們的敬佩和愛戴,從而與他們撞擊出師生間情感的火花。
在與學生們相處的日子里,作為英語教師的我們,要把他們看成自己的朋友,去親近他們,關心他們的衣食住行,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態,并及時做思想工作。經常用一些取得成功的人物,刻苦學習的感人事跡和學習經驗來啟發他們,增強他們學習的動力、戰勝困難的勇氣,這樣與他們的關系就會自然而然地融洽起來。
二、注意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學生的興趣,往往跟學生學的主動性和啟發性有密切的關系。正如許多教育家、心理學家的研究結果表明:只有學生感興趣的東西,他才樂于學;只有樂意學,才有學習的主動性,才能不怕困難把它學好。要使學生們對英語感興趣,教師還必須致力于課堂教學藝術的探索與提高,不斷改進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每一堂課,創設各種情境,不斷變換教學形式,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保持他們的學習興趣。 拓展閱讀的時空,豐富學生參與的內涵,發展學生的參與能力。就英語閱讀能力的形成和發展而言,學生必須將閱讀活動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課外閱讀越多,詞匯復現率越高,對單詞和詞組就越熟悉,閱讀的速度就越快,理解能力就越強,進而形成課內外閱讀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形成,充分體現了完善自我、充實自我,持續終生的學習行為方式的魅力。作為老師我們還可以經常和學生一起參加英語演講、英語角等活動,一方面增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另一方面又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三、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激發他們的求知欲
成功感是英語學習中非常寶貴的情感體驗,它能極大地激發學生們的興趣和求知欲。教師應不斷地為他們創設成功的機會。讓他們更多地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我們對他們還要有寬容的態度,多鼓勵、多表揚后進學生,為他們設置較容易的問題,讓他們多次體驗到成功,使他們體驗到學習英語的樂趣,從而激發出他們學習英語的情感和興趣,進而使他們在英語學習中變“厭學”為“樂學”。
傳統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形成了依賴心理:聽課比較盲目,抓不住重點、難點等。在中學時代,能夠通過預習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理解能力、分析綜合能力,既可為將來進入高校或走向社會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不至于在大量的新知識面前不知所措,也就不會落在時代的后面;具有很好的閱讀能力有助于預習時對新課文知識的理解,熟悉所學知識的內容。可以說預習是自學的演習,閱讀是預習能力的發展,是自學能力的具體表現。所以,在中學階段培養學生英語自學能力是非常重要的,這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有計劃、分層次地訓練,激發學生的求知欲,使自學成為他們內在的需要,使學生從苦學到樂學,從學會到會學,從而真正獲得適應社會需要的學習能力。
四、良好的師生關系可以幫助學生們排除心理障礙,使他們樹立自信心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生向老師敞開心扉的重要前提,只有我們和學生做了良師益友,作為英語教師我們才能了解學生們“不想學英語”的原因,對癥下藥,幫助他們排除心理障礙,使他們樹立自信心。我們還要創設各種機會,讓他們獲得成功并及時捕捉閃光點,對他們點滴進步都及時給予鼓勵。
實踐證明,作為一名英語教師應具有豐富的情感,教學中才能善于運用情感教學法,才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建立起他們健康、良好的心理定勢,促進他們的真正轉變和進步,從而全面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
五、結論
所以說,作為一名中學英語教師,我們只有提升自我修養和素質、研究教學方法、和學生做良師益友,創建良好的師生關系,英語的教學才能事半功倍,學生才能有更大的興趣學習英語,為未來的人生打下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