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高效課堂下的班級生態文化
作者:廣州市白云區百事佳小學 葉秋英
發布時間:2013-04-17 16:27:2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高效課堂是要讓學生從厭學變為好學、樂學,從學會變為會學,由被動變得主動,由強制變成自制。要想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和學習態度,我們一味地去研究課堂技術和管理評價手段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從班級文化建設入手。
一、構建積極和諧的、向上的班集體
(一)建立集體與個人的遠期目標和近期目標
有目標才有動力。根據學校工作安排和班級實際情況,發動全班同學充分討論,擬定全班與小組在知識、能力、情感等方面的遠近期目標,讓每一個學生明確全班和小組正在努力奮斗的目標是什么,避免盲目、低效地學習和生活,從而增強集體的凝聚力和動力。然后,對每一個學生擬定切實的個人遠、近期目標,將集體的動力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幫助和鼓勵每一個人進步,使每個人都在明顯而又易于承受的壓力下自覺要求自己。
(二)全民參與,制訂完善班級制度
班級制度文化作為班級文化的內在機制,是維系學生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機制,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保障系統。如:學年初期,我首先組織學生認真學習《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以國家規定的小學生制度、條例為依據,以學校制訂的相關制度為準則,以構建和諧班級為指南,并通過一次關于班規的主題班會,讓同學們充分準備,在班會上討論關于制度制訂的若干問題。比如誰來定、約束誰、內容多少合適、要求高低相宜等等。無論是全體任課老師還是同學們,都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并且陳述意見背后的理由。
(三)班級精神文化建設
1.培養積極和諧向上的班級精神。一個班級要有班魂,也就是班級精神。這種精神要在班級成立之初有意識地培養,逐步讓學生理解并接受,根植在全體學生的心里。
2.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集體榮譽感,增強班級凝聚力。班級文化活動是班級精神文化建設的主要內容,它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使他們的特長得以發揮,能力得到提高,個性得到發展。
3.構建良好的人際關系。良好的人際關系是一個班級建設的重中之重。在班級內的人際關系可以分為四類:師生關系、生生關系、老師和家長間的關系、學生和家長間的關系。如何協調好這四種關系,是班級文化建設的重要方面,它的重要性直接影響著人與人的交往。
二、設計創作具有班級特色的班名、班徽、班訓、班歌
學習離不開創新精神,而創新精神的培養往往出自于實踐活動。學生在設計班名、班徽、班訓、班歌的時候,本身就是一種學習和鍛煉。在實踐的過程中,學生往往能注入了個人興趣,產生了興趣自然也會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設計創作班名、班徽、班訓、班歌是一種興趣培養,更是一種班級精神、班級文化的培養。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班級物質文化建設
教室的環境能讓學生強烈感受到真摯、正面、積極和溫暖的班級氛圍,就像一個充滿色彩、生氣勃勃的小家庭,每一面墻壁,除展示學科信息外,還是張貼學生的作品和師生的珍藏照片與紀念品、勵志性的標語海,以及學生的、師生家庭的美術創作、活動照片、獎杯,每一處都流露著老師對學生的重視、欣賞和肯定,都流露著學校對學生、學生家庭的重視與關注。
1.展示區域。這是展示學生才華的陣地,設計多個版面:如美術作品展覽,優秀作文展示、詩詞書畫、讀書卡、美文欣賞,充分給學生展示自我的空間。
2.“比一比”競賽區域。這一設計主要是班級制度文化對學生量化考核的一種體現。
3.搖籃區域。這就是班上的圖書角。我要求班中的小書庫天天中午開放,班中有2名班級圖書管理員,做好閱讀登記。每月末,我們會進行講故事比賽,比一比誰能將書上看到的故事講給小朋友聽,并且評出讀書之星。
4.博客空間展示能力區域。學生的作品,如作文、讀書心得,心情日記,兒童詩等學生的各類作品均可展示,以讓同學、家長等及時交流、了解,并且家長也可在博客空間中發表文章、教子心得,評論學生作品,與老師交流等。
班級文化就像春天的陽光,它使每位同學感到溫馨、溫暖、快樂,使班級井然有序、一枝獨秀、充滿生機,使學校充滿文化氛圍、文化底蘊、育人特色。相信不久的將來,重視文化建設將成為一種潮流、一種必然、一項工作在學校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