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班級都有問題學生,無論是學習方面還是紀律方面,都會良莠不齊。在班級管理中,問題學生一直是令教師頭疼的老大難,有的班主任會采取多種方式,諸如當眾冷嘲熱諷、不讓學生與人交往、獨坐、懲罰與之交往學生等方式,用以孤立學生,排擠學生,而孤立學生是使用較普遍的。殊不知,這樣的管理手段不僅不會帶來理想的效果,反而對學生有著極大的傷害,對班級管理也有著一定的反作用。

一、孤立學生,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

我們先來看一個案例:南京某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樊樊,因為在學校里表現得太調皮,被班主任老師當眾宣布:“老師不喜歡你。從今天起,全班同學都不能和你玩!”樊樊回家之后就再也不想回學校了,媽媽問他怎么不去上學了,樊樊回答說:“老師不喜歡我,也不讓同學們和我一起玩了,在家是一個人,在學校也是一個人,我就在家里,哪里都不去!”再來看另一個案例:2010年11月10日,遵義某小學任課教師張某與班主任老師李某在全班宣布:從此不再管班上的一個學生小栩,并鼓動全班同學從此不許和他接近,孤立小栩。聽到這樣的消息,小栩的精神受到嚴重的打擊,心理上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由此產生了極強烈的厭學情緒,不敢再回到學校上學。

毫無疑問,在這兩個案例里,這些教師的做法已經深深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中國革命家和教育家徐特立在《再論我們怎樣學習》一文中這樣說到:“任何人都應該有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不然就是奴才。但自尊不是輕人,自信不是自滿,獨立不是孤立?!泵绹逃叶磐舱f過:“被人尊重和信任的欲望是人類天性最深刻的沖動。”永遠不要低估了一個人的自尊心,人皆有自尊心,皆有人格尊嚴,哪怕他只是孩子,問題學生的自尊心更是敏感和脆弱的。因此,教師必須尊重每一位學生做人的尊嚴和價值,而不是以任何方式傷害他們。

二、孤立學生,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

有的教師,孤立學生是為了排擠學生,讓學生自己覺得孤立無援,再沒有繼續呆在班級的勇氣,進而選擇退學或者是轉學,也就落得班級清靜,或許,對自己的工作確實能起一定的作用,但是,卻極大地打擊了學生的積極性。

河北省石家莊市井陘縣小作中學初三學生閆澤輝,被班主任老師強制隔離在班級最后的角落里長達3個多月時間,整天和掃把、墩布在一起,也不讓別的同學跟他說話。有一天他和三個人在一起玩,結果被班主任看見了,她就罰另外三個同學在操場上跑了10圈,還讓他多做了100個俯臥撐。被孤立后,原本性格開朗的閆澤輝變得越來越沉默,越來越內向,而且逐漸開始對學習喪失興趣。閆澤輝說,他覺得沒臉跟同學們說話,他也不愿意去學校了。

在班級里,問題學生背著學困生、后進生的“稱號”,已經讓自己基本上失去了大半信心,如果這個時候班主任因為片面追求班級管理效果而把學生孤立起來,最終只會導致學生破罐子破摔。其實,很多問題學生也有想學好、表現好、得到贊揚的潛意識,這個時候不管是班主任、任課教師或者是同學,能夠給予一些關心、幫助和鼓勵,就會猶如雨中送傘、雪中送炭,讓后進生能夠感受到溫暖,增強自己奮勇向前、爭當好學生的信心。

三、孤立學生,更不利于教師管理班級

誠然,孤立問題學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他們有所收斂,也可以使班級在某個時間紀律處于好轉局面,但是,更大的后果卻隱藏在孤立的背后。

孤立學生,會讓其他的學生認為班主任沒有人性,剝奪了學生最起碼的與人交往權利,今后無法再去信任老師?也會讓學生把班主任看清看透,認為老師已經對這個學生沒招,無能為力,黔驢技窮了,原來班主任也就這樣?導致班主任在學生當中沒有威信,失去了管理學生的基礎;再者,孤立學生還會激發孩子的逆反心理,如果這個問題學生有一定的領導能力,把全班的學生都組織起來,到時候,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更是無可奈何,無計可施了。可見,孤立學生對班級管理是百害而無一利,是不可取的。

法國哲學家狄德羅說過:人不可孤立,孤立則危。德國哲學家黑格爾也說過:每個人都是一個整體,本身就是世界,每個人都是一個完滿的有生氣的人,而不是某種孤立的性格特征的寓言式的抽象品。這都充分說明了孤立在班級管理中的危害。所以,在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提倡教師多鼓勵學生,讓學生在鼓勵聲中不斷成長,哪怕是學困生,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鼓勵帶來的是受用無窮的利息,而孤立,則會導致還不完的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