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推進素質教育全面實施
作者:福建省惠安縣小岞中心小學 李明聰
發布時間:2013-04-17 16:19:4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當前,教育已步入素質教育的軌道,學校正著眼于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等全面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以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提高全民族的整體素質。
校園文化包括校園的物質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學校的制度文化。它構成了學生成長的小環境,具有強烈的感染力、滲透力,影響學生的思想和生活方式,對學生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發揮著積極的作用。它是學校工作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現在的素質教育中更有其重要、獨特的地位,是學校推進素質教育一條有效的渠道。
一、 在創設優美文明的校園環境中,提高學生的素質
創設良好的校園環境,這是建設校園文化的基礎工作。它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知情意行,熏陶學生的思想品質,還能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各種能力,在創設良好的校園環境中,結合開展各種教育教學活動,不僅美化、優化環境,還能樹立學生在正確的勞動觀、人生觀,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如在創設校園環境中結合教育。在勞動課中組織學生學習植物的育苗、栽種、管理,培養學生的勞動情感,形成勞動習慣,提高勞動技能。在美術課中一可陶冶學生的思想感情;二可為學生提供審美,創造美的感知形象;三可鍛煉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在自然課中指導學生認識植物,采集標本,鍛煉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分辨能力;在作文課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創設良好的校園環境中,還可結合創辦勞動基地,結合開展班隊活動,發展學生的特長,逐步樹立學生正確的勞動觀、人生觀、科學世界觀,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二、 提高教師素質,創建健康的人際環境
學校的育人工作主要依靠的是教師,我們要求教師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廣泛的學科基礎知識,扎實的教育教學能力。提高教師素質,使教師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愛護、關心、理解和尊重學生,正確地指導學生,形成健康的人際環境,促進學生健康地成長。
首先是提高教師的思想道德素質。加強現代教育理論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的學習和宣傳,切實轉變教師的教育觀念。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為準繩,開展樹新風,講貢獻的師德教育活動。
其次是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1.注重教學管理,強化教師的正常教學工作,切實要求教師做好認真備課,認真上課,認真批改作業,認真輔導學生,認真考查學生。2.重視繼續教育,認真組織,鼓勵教師進行函授、自學,豐富自身的教育教學理論,提高學科基礎知識水平。3.加強基本功訓練,提高教師基本功的水平。4.加大教研力度,新老結合,以老帶新,互幫互學;集體研討,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個人鉆研,確定課題,提高能力。5.發揮教師之長,任用有一技之長的教師擔任興趣小組的輔導老師,培養、發展學生的特長。
三、 開展各種生動、活潑的教育活潑,優化活動環境
開展教育活動是構成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又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作為學校管理者要精心組織,認真開展各種生動、活潑的教育活動,使學生通過活動得到歡樂,受到教育,通過活動促進學生在德智體諸方面得到健康的發展,進一步優化學校的活動,從而推動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1.娛樂性活動。“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無論學習,還是工作,要有勞有逸,才能保證旺盛的精力,才會有好的效果,學生更是如此。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有組織、有指導地開展音樂舞蹈、琴棋書畫、球類游藝等娛樂性活動,使學生在娛樂中得到放松,受到美的熏陶,發展興趣和特長。
2.求知性活動。青少年是長身體、長知識的重要時期,開展求知性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汲取各種知識,請英雄模范講事跡,告訴青少年怎樣做人,怎樣對待奉獻。組織開展各種競賽活動,不僅有利學生增長知識,還有利培養人才。
3.思維性活動。思維能力是各種能力中最重要的能力,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教育中尤其需要培養敢于質疑問難的學生。在高年級中開展討論會、座談會,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大膽發言、敢于爭論,在活動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口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