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課后反思 提升教學水平
作者:河北磁縣磁州鎮第一中學 吝艷敏
發布時間:2013-04-17 22:29:5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課后反思,是指在授課結束后寫出較詳細的課后分析,對自己的教學設計有一個整體、全面的反思。它可以分析內容安排是否合理,教學方法是否得當,學生在什么地方易出現差錯,用什么方法才能避免、減少誤差,本課成功之處何在,失敗之處何在,也可以將偶爾的一個感受點點滴滴、三言兩語記載下來。教師通過課后反思進行分析研究,對給下一個循環班上課用的教案做一定的修改,以達到充實、提高的目的。下面我就課后反思結合自己的教學工作實踐談點體會。
一、 課后反思記錄的內容
1.記失敗之處。再完美的教學設計也可能有疏漏之處、失誤之處、不當之處,把這些課堂教學過程中的“敗筆”,如處理不當的教學重點和難點,安排不妥的教學內容等記錄下來,使這些課后反思能成為今后教學吸取的教訓,在適當的時機有計劃、有步驟地補救。另外,把這些失敗之處記錄下來,更為以后的教學工作做一個提示,盡量避免犯同樣的錯誤。如活動課《明辨是非 揚善棄惡》的反思:一節課的時間安排了這么一場活動,顯得較倉促。因此有些環節教師的引導欠了些,結尾的點評更顯倉促,因為已到下課時間,但整體效果還是不錯的。
2. 記教學機智。再詳盡的教案也不可能寫出課堂上的每一句話和每一個動作,也不可能設想出師生思維發展、情感交流的全部情況。課堂上,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問題情境的創設,或者一些偶然事件的發生,教師總會產生一些靈感,這些智慧的閃光點往往“突如其來,突然而去,不由自主”。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稍縱即逝,會再也想不起來,造成很大的遺憾。如在活動課《明辨是非 揚善棄惡》的課后反思中有這樣一段話:活動過程中,看到眼前的情景,我的腦海里浮現出平民化的比賽“超級女聲”和“夢想中國”海選時的畫面:選手表演完畢后,評委就選手的表現加以評價。于是,我嘗試著讓學生評委在每一環節結束后,對各參賽隊的表現加以點評,他們居然也能談得頭頭是道,儼然一副資深評委的模樣。他們的點評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以上都是備課時未想到的,可謂是來自課堂上的靈感,但起到的作用卻是不可小覷的。
3.記學生問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如知識難點、知識缺陷、作業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流露出的思想傾向等記錄下來,便于在以后的教學中有針對性地實施補救,同時也為再確定學習的難點,揣測學生的學習態度提供依據。對于思想品德課來說,將課堂上學生流露出的思想傾向記錄下來,對把握學生思想脈搏,反思我們的德育工作,做好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更是不無裨益的。如《明辨是非 揚善棄惡》一課的課后反思:通過情景討論,發現一部分學生易屈服于朋友的壓力而做錯事,還有一部分學生不能勇敢地承擔責任。看來,要學會做一個正直的人,僅僅靠一節課是很難解決問題的,對學生的道德教育任重而道遠。
二、課后反思應遵循的原則
1.及時性。及時性是寫課后反思的重要原則。一有所得,及時記下。每一節教學內容一結束,及時動筆反思,免得時間一長,記憶模糊,寫得不夠恰當。寫課后反思是一個創造性的工作,需要付出一定的心血。我們一些教師因為懶于動腦,往往不能及時記錄,有時為了應付檢查才不得不寫,使得課后反思的感受和質量大打折扣。寫課后反思不僅僅是為了應付檢查,重要的是為自己今后的教學提供借鑒和參考,讓它幫助我們提升教學水平。有了這種認識,寫課后反思就可能由被動變主動,就可能不再視其為思想包袱,而視其為一件快樂的事情。
2.平實性。針對具體內容,要寫得實實在在,書寫可長可短,有話則長,無話則短,決不寫空話、套話,更不可無病呻吟或矯揉造作。空話、套話、無病呻吟、矯揉造作等其實反映了作者的寫作心理,即應付檢查。教師應該認識到,課后反思是寫給我們自己看的,空話、套話、無病呻吟、矯揉造作等只能應付檢查,是在作秀,對我們教學水平的提升無大的作用,這樣的反思有悖于反思的初衷。
3.短小性。一篇好的課后反思,不一定非要面面俱到,只要結合教學實際,將自己感受最深、收獲最大、對今后教學最具有借鑒作用的內容記錄下來即可。課后反思最核心的評價標準應是是否有利于今后教學的借鑒,是否有利于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
綜上所述,寫課后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寫實,貴在堅持。如果我們能夠這樣以記促思,以思促教,每天實踐一點,每天反思一點,每天進步一點,就能引導自己不斷在反思中成長,使自己真正成為一名科研型、學者型的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