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教師工作多年,其間也擔任過幾屆班主任工作,現(xiàn)在主抓德育工作,深深感到要做好班主任工作,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面對幾十個學生外,和科任教師的交流溝通也是班主任日常工作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科任教師能否積極參與到班級的德育管理工作來,是班集體建設成功與否的重要因素。那么,科任教師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如何發(fā)揮德育工作的作用呢?

(一)科任教師要正確處理好師生關系。

《新課程改革綱要》明確指出:“教育要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服務。”教師與學生之間,從情感上說,距離越近越好;從管理上說,又必須留有一定的距離。科任教師在管理過程中,要注意管理者與被管理者,教育者與被教育者的角色定位,與學生之間保持一個適度的距離,努力將自己塑造成一個既可親、又可敬的科任教師形象。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心理交流的過程,只有心心相印、情感交融的教育,才會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拉近師生情感間的距離,使學生真正把老師當作自己的知心朋友,樂于向老師敞開自己的心扉。正所謂“親其師,信其道,改其行”。但是,師生之間必須有一個適度的距離。要讓學生在這適度的距離中,更清楚地意識到自己與老師在學識、能力、經(jīng)歷等方面的差距,從而對教師保持應有的尊重。同樣,科任教師也只有以這種距離,才能把課堂教學與課后談心、硬性規(guī)定與寬松氛圍融合起來,使管理始終處于和諧的氛圍之中。

(二)科任教師要努力構建和諧、民主的課堂氛圍。

營造和諧的教育氛圍。建設和諧班級,必須貫徹以人為本和主體性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過去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教師不得不用大量的作業(yè)強化訓練學生的解題能力,這種做法既累了學生,也累了教師。師生關系緊張,矛盾日益突出,教育功能被嚴重弱化,造成師生之間不和諧現(xiàn)象。現(xiàn)在,在新的教育形勢下,建立密切、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要信任學生,公正對待學生,要主動加強與學生的溝通,防止和克服“濫用”教師的權威,隨意向學生施壓。要求我們各科教師加強教學研究,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優(yōu)化課堂教學,構建和諧、民主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師生能夠達到平等的情感交流與互動,學生的自主性能夠得到張揚,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得到保護,學科教師的目標就可以實現(xiàn)。

(三)科任教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去對待學生。

我們知道學生的發(fā)展有兩個趨勢,變壞的畢竟是極少數(shù)。科任教師就得堅信絕大多數(shù)學生的好的發(fā)展前景,那就為學生提供自由發(fā)展的空間,把順其自然和約束控制結合起來,有所為又有所不為。科任教師不要用老眼光看待學生,要看到發(fā)展,看到希望;就會耐心細致地去工作。用一顆平常心去關注學生的變化。既注意主要方面,又旁及次要方面,防止片面的觀點。科任教師用全面的觀點看待學生,就能在既欣賞學生的閃光點的同時,又能容忍學生的不足,這樣才能產(chǎn)生好的教育效果。

(四) 科任教師要做好班級管理的協(xié)助者。

加強學生德育工作是全體教師的共同職責。有的科任教師片面認為,班集體的管理是班主任的事情,班里發(fā)生任何事情,都應該由班主任來處理,甚至科任教師自己上課紀律不好,也埋怨班主任班級管理差,更有甚者,有些科任教師動不動把學生帶到班主任那里,與班主任一道對學生進行“圍攻”,這是不負責任和極其錯誤的做法。

正確的教育思想是課堂教學的靈魂。科任教師首先應該用自己的嚴謹、博學與熱忱感動學生,讓學生相信自己、崇拜自己。各科任教師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班級的管理是自己進行教育教學的重要保證,而且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班級的管理和調控折射著科任教師的能力,反映自己的教學方法是否恰當。科任教師應該把握課堂反饋,調整教學方法,教學思路。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年齡特點,結合教材實際進行教學設計,優(yōu)化教學過程,使學科與學生交融,知識更加貼近學生。

總之,科任教師能夠正確處理與學生之間、與班主任之間的關系,較好地發(fā)揮自己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使德、智、體等諸多方面的教育相互滲透、協(xié)調發(fā)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