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是人,不是容器,想怎么灌就怎么灌。21世紀,知識顯得越來越重要,社會、家長和教育主管部門對學生的期望也與日俱增。這種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使教師們(尤其是班主任)在心理上產生了巨大的壓力,怎樣建立一個永葆生機和活力的班級,是每位班主任一直努力尋求的結果。我從以下三方面談自己的感受并和各位同仁共勉。

一、 建立嚴慈相濟的師生關系

班主任是一位特殊而普通的教師。有人說,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充當雙重角色,既做嚴父,又做慈母。嚴,即班主任要嚴格要求,嚴格管理,不放松,不遷就。慈,是對學生真誠寬容的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失去愛的教育是沒有生命的教育。

1.尊重學生的人格——親其師,信其道

初中生正值青春期,很多時候心理、生理變化大,逆反心理強,人生觀、價值觀取向有偏頗。因此在教學中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老師們一心一意地為了學生們好,卻得不到學生們的理解,讓老師們傷心至極。我想,老師對學生缺乏尊重,導致學生產生抵觸情緒。在教學中,有的老師不根據學生的能力就安排作業給學生,檢查時有些學生就未完成,老師臉色難看,罵道:“你是干什么的?給我站起來!”學生早上來遲到,老師就會說:“你又遲到了,怎么不把鬧鐘調早點呢?”……老師不換下角度尊重學生,學生怎么會信服你呢?我記得我的班上有位女生遲到了,我便問她:“以往你來得比較早,今天有什么事發生了?”她說:“老師,我起床比較早,可是這幾天家里忙農活,我幫忙干農活,我的作業未完成,我起床后做作業時太投入了,所以就來晚了。”這位同學遲到是有原因的而且比較合情。如果不去了解和尊重她,罵她一頓,不就打擊她的積極性了嗎?

2.熱心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知己知彼,百依百順

如果班主任能急學生之所急,想學生之所想,真誠地幫助每位遇到困難的學生,就如同“春風化雨”,滋潤學生的心田,拉近了師生的距離,以后的班主任工作更好開展,學生理解你、支持你,有百依百順的效果。

班上有一位剛轉來不久的女生,學習主動積極,學習成績好,人長相很好,于是有男生對她產生好感就和她談戀愛了。有一段時間我發現她學習狀態不好,心神不定,測驗成績不如以前,我找她談話究其原因。她說:“班上有位男生喜歡我,我心里很矛盾,不答應他的話,在班上不好相處,答應他的話,我怕學習下降,又怕被父母知道就要挨罵挨打……” 說著說著就哭了,最后請我幫助解決而且不讓其他學生知道此事。我很感動——她信任我,我把此事圓滿地處理好,下周我就召開一次關于早戀的主題班會,給學生解釋了早戀的危害以及如何對待早戀。后來我發現,這兩位學生在班上做事積極,喜歡幫助老師做事。

3.積極對待學生——笑對學生

很多老師為了樹立威信,整天板著一副嚴肅的面孔,學生不敢接近他,學生犯點錯誤就嚴厲批評,想借此達到殺雞嚇猴的效果。殊不知對學生的危害極大。師生關系不是警察與小偷的關系,何必那么嚴肅呢?積極對待學生,用微笑面對學生,給學生一個和諧、寬松的學習氣氛,學生才能健康成長。

二、健全剛柔并濟的管理體制

1.班級公約——法制管理

班級公約作為班級管理的教育法規,我們可以從紀律、勞動衛生、學習、儀表和班委職責等方面要求,使學生的各種行為有章可依,有利于穩定班級教育秩序。在學期之初,班主任就可以召集全班學生制訂班級公約,在實施過程中可以在一些不全面的條款上進行修改。因此,班級公約在班級管理中具有明確性、可操作性、民主性和紀律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很多老師采取強制性的班級公約來管理,從短期上看,也許會有一定的效果,但從學生長遠發展來看,可能害處較多。采取強制性的班級管理可能會讓學生疏遠班主任,會讓班主任工作掛一漏萬。

2.人性化班級管理

人性化班級管理是指以學生為本,尊重理解學生,糾正學生心理行為,發揮學生的潛在意識,給學生提供機會,注重與學生心靈的溝通。

有一次,班上有一位男生到校外去打群架,這用班級公約來處理是行不通的,誰敢開除他?第二天他很早就來到教室,我先選擇的不是叫他請家長,也不是辱罵和譴責,而是叫他到辦公室與他溝通、交流,開導他。這樣做一方面消除他到校的“膽戰心驚”,另一方面避免了事態的擴大,可以內化他的道德品質,通過我們坦誠的溝通,這位男生意識到他的錯誤,情不自禁地流淚了。臨走前還深深地向我鞠躬,“謝謝您,老師”。

班級管理必須走人性化和制度化相融的路子,制度可以約束人,而人性化管理可以內化人,只有把制度化與人性化兩種管理體制有效結合,剛柔并濟,班級管理才能由“山重水復”走向“柳暗花明”。

三、 獎懲嚴明的激勵機制

“教者也,長善而救其失也”。教育的藝術在于善激勵。因為初中生很看重自尊和榮譽,他們喜歡爭強好勝,希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教師運用正確的激勵手段適時地滿足學生的心理需要。對于班級的良性發展大有好處。

激勵(也稱強化)是指通過對一種行為的肯定或否定(表揚與批評),從而使得行為得到重復和削弱。使人的行為重復出現的稱正激勵,削弱人的行為重復發生的稱負激勵。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要根據學生實際行為進行有效激勵。

我在班級的宣傳欄里設有“表揚與批評欄”,其目的就是激勵學生。每次測試,我都要用自己的錢買很多筆記本來進行激勵,每次測試下來,我要設立前一、二、三等獎和進步獎,其他學科也類似。學生們很積極主動,因此班上沒有哪個學生能保持兩次相同的名次。在學期結束,我要對學生進行一次表彰會議,表彰在平時的班級管理認真、負責、受學生歡迎的“優秀班干部”,在平時學習認真、違紀少,綜合實力強的“優秀學生”。此外,我還激勵學生向高年級和曾在學校學習出名的學生學習,讓學生比出班外,不能把眼光局限在本班和本校。還記得帶九年級時,學校每月要進行一次模擬考試,前兩次我的班級領先,我很擔心學生驕傲自滿,我在講評試卷過程中有意識地把標準提高,開導和激勵學生,有的學生我就點名批評。全校的學生競爭激烈,我們必須保持謙虛謹慎的作風,一直努力學習。我給學生許諾“如果大家在每次的模擬考試以及期末考試中都勝利,在今年的平安夜上,我給大家送最大的蘋果”。學生興奮地回答“可以,一定能辦到!”最終確實做到了,而且在2010年畢節地區中考中以更優異的成績回報了學校、家長和社會。

一個班級、集體甚至單位,沒有激勵就不會有活力,更不會有發展,一個集體沒有激勵,就像田野的花草沒有雨露,遲早會枯萎的。

總之,班級管理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這是普通人感受不到的。和學生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基礎,有一套剛柔并濟的管理方法是保障,能夠適時給予學生激勵是動力。只有這樣,班主任才能建設一個永葆生機的班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