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規,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意思就是,一個人要有敬畏之心。人一旦有了敬畏之心,他就會嚴格要求自己,就會用道德的準繩和法律的準則約束自己,就不會肆無忌憚、無法無天。現實中那些破壞環境、殺人放火、肇事逃逸、 貪污腐敗、虐待幼童等等現象都是因為人丟失了敬畏之心所產生的結果。

敬畏之心是一個人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的體現,是一個人文化素養、知識修養、思想境界的體現,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人們正是因為有了對法律的敬畏,才不會做出違法犯罪的事情;正是有了對生命的敬畏,才不會隨意踐踏生命,拿自己的生命和別人的生命開玩笑;正是有了對大自然的敬畏,才不會隨意破壞自然,破壞環境;正是有了對人生的敬畏,才懂得了珍惜生活,珍惜生活的每一天;正是有了對崗位的敬畏,才會愛崗敬業,盡職盡責。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同志在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他談得最多的四個字是“責任和人民”。每個崗位都有我們應盡的職責,我們每個人肩上都扛著重重的責任,教師肩上的責任更是重大,他肩負著培養祖國未來和希望的重任,肩負著教育事業發展的重任。孩子是祖國的希望和未來,是國家和人民把這些祖國的未來和希望交到了我們教師的手中,這種“交給”不是任務,而是一種信托,是一種重大的信托,教師只有認識到自己肩上扛著的責任,認識到自己崗位的重要性,懷著對自己崗位的敬畏之心工作,才不會辜負黨和人民的重托。

一個孩子就是一個家庭的希望,每個家長都是懷著對學校和教師的信任把孩子送到學校的,他們是把一個家的希望托付給了學校和教師。全國著名優秀教師、特級數學教師王金戰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教書的時間越長越感到害怕,因為教師的失職,毀掉的不是一個產品,而是一個人的一生一世。”正是因為王老師有著對教育的敬畏之心,他才有了今天的成就。所以,教師要懷著對家長的信任、對孩子未來的敬畏之心去對待自己的工作,用心教育每一個孩子,用心指導每一個孩子,這才不會辜負家長對我們教師的信任。

古希臘有個神話故事:有一位大力神叫安泰,他是海神波塞冬與地神蓋婭的兒子。安泰力大無比,百戰百勝,從不感到疲勞,他的身體一接觸到大地就能吸取大地的力量。安泰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就是他一旦離開大地母親,便會失去一切力量,他的對手知道了他的這個弱點,在一次決斗中,他的對手抓住他,讓他雙腳離地,然后在空中把他勒死了。任何事物的優勢都有其賴以存在的條件,條件一旦被剝奪,優勢也就不存在了,就像魚兒離不開水一樣。而教師優勢存在的條件就是學校和學生,學校就是池塘,學生就是池塘中的水,而我們教師就是那池塘中的魚兒,是學校和學生給教師提供了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空間,離開了學校和學生,教師的優勢就凸顯不出來,教師的所學也就沒有了用武之地。是學校和學生成就了教師!所以,教師要懷著對學校和學生的敬畏之心,想學生所想,思學生所思,從學生的需求出發,設身處地為學生服務,關心和愛護每一個學生,學生成功了,教師的價值也就實現了。

總之,教師要用心去對待自己周圍的一切人和事,讓敬畏之心伴著自身成長,相信敬畏之心定會讓我們每個教師變得更加優秀、更加出色,也會讓我們的教育事業更加燦爛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