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結構、問題和對策
作者: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咸陽 王社民
發布時間:2013-03-11 10:57:05
[摘 要]高職院校要從戰略高度重視和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多渠道引進人才,改善師資隊伍結構,鼓勵教師間相互學習,開展多種形式的師資培訓,形成雙師型為主體,具有“四高”特點的高素質師資隊伍。
[關鍵詞]高職院校 師資隊伍 結構 對策
師資隊伍的結構和素質是影響高職院校教學質量,決定高職院校生存和發展的重大問題。高職院校要從戰略高度重視和資隊伍素質。
當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結構和問題
1.當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的結構
當前,我國高職院校師資隊伍一般由老教師、年輕教師、企業引進和兼職教師等四類人員構成。
(1)老教師。這類教師來源于原中專學校的教師。其特點是:①忠誠敬業。②知識面寬。不少老教師在其多年的教學活動中,講授過三門甚至更多門課程,一般都掌握了多門課程的知識;③教學經驗豐富。老教師長期在教學一線工作,積累了豐富的教學工作經驗,教學能力強,教學水平較高;④有一定的專業實踐經驗。老教師們,有的下過海,有的在企業長期兼職,有的經常帶領當時的中專學生在企業實訓或在校內指導學生實習。所以,他們具備了雙師型素質教師的基本特征;⑤職務高,職稱高。老教師們大多數已具有副教授以上職稱,許多人擔任了院系部領導或教研室主任等職;⑥老教師掌握的現代新知識少,不擅長現代化的教學手段;⑦學歷雜。這支教師隊伍中,有本科學歷、專科學歷,甚至還有中專學歷,也有少數在職研究生學歷。從總體上講,這是一支綜合素質較高,值得信賴的師資力量。但是,在未來五到十年內,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將會退休。
(2)年輕教師。這類教師是高職學院成立后,各學校招聘的高校畢業生。其特點是:①非師范生多。高職院校新招進的大批年輕教師(尤其是專業課教師)多數是非師范類大學畢業的學生,他們從事教學工作時間短,也沒有系統地學習教育、教學理論;②專業實踐經驗少。年輕教師幾乎未參與過社會實踐,他們不熟悉企業生產、銷售流程及相關專業技能,動手能力不強;③高學歷者多。年輕教師以大學本科學歷為主,有少量研究生學歷,還有的是從教后,參加了研究生班學習,取得研究生學歷。他們掌握了所學專業的新理論和新知識,能熟練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學技術和教學軟件進行現代化教學;④從業志愿不定型者多。一些年輕教師不安于高職教學工作,其中一些人還在尋找機會,希望到機關或有影響的企業謀職。總之,這是一支掌握現代專業知識,但專業實踐經驗不足、教學能力有待提高、充滿活力的師資力量。他們是高職學院未來發展的希望和依靠。
(3)企業引進。這類教師是學校從企業或行業引進的人才。其特點是:①人數少。在各高職院校中,企業引進教師的人數僅占學校教師總數的5%左右;②實踐經驗豐富。這類教師一般有五年以上的企業工作經歷,他們曾經是企業的業務或技術骨干,有的還具有經濟師、工程師、會計師等技術職稱;③專業理論知識陳舊,不熟悉高職教育的特點和規律,缺乏教學工作經驗。
(4)兼職教師。這類教師是各高職學院聘請的高校、企業、行業的兼職人員。其特點是:①掛名者多,兼課者少。有的兼職教師僅在學校掛名,從不授課;②流動性大。兼職教師和學校沒有穩定的合作關系,有的還在多個學校兼職,他們往往以其工作方便性或報酬的多少來決定其的兼職自愿;③管理難度大。兼職教師們通常是以其所在單位的工作為主,他們要遵守各自所在單位的工作制度和管理制度,難以按照學校的教學安排,連續為學生授課,經常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④許多兼職教師不了解高職教育的特點和規律,責任心不強,不善組織教學活動。
2.當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
從上述分析可知,當前,我國多數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是“四低”現象并存。即:研究生學歷教師比例低、雙師型教師比例低、企業行業引進教師比例低、穩定的兼職教師比例低等。“四低”現象的存在,影響高職院校內涵建設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就是要實現由“四低”到“四高”的轉變——實現高職教師隊伍中研究生學歷教師比例高、雙師型教師比例高、企業行業引進教師比例高、穩定的兼職教師比例高等。
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對策
高職院校應按照高學歷,雙師型為主體,專兼職相結合的要求,建立結構合理,具有“四高”特點的高素質師資隊伍。
1.多渠道引進高素質人才,改善師資隊伍結構
(1)引進高學歷師資,提高研究生學歷教師比例。高職院校引進師資的重點一般應是研究生以上學歷。從當前的實際來看,不少高學歷人才一般不會將高職院校作為其擇業首選,他們更愿意到經濟發達的地區、大型國有企業、政府部門或本科院校發展。所以,僅靠高職院校自身的競爭力是難以吸引高學歷人才的。高職院校吸引高水平師資需要政府部門在政策等方面的大力支持。
(2)引進行業企業優秀人才,提高企業行業引進教師比例。增加實踐課和實訓課的開出率,必須有足夠的實訓指導教師;提高實訓課程的教學質量,必須有高質量的實訓指導教師;保證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必須有專職的實訓指導教師。要實現上述目標,高職院校就必須大力引進行業企業的能工巧匠,解決實訓師資數量不足和素質不高的問題。一方面政府要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廢除企業人才進入事業單位的政策限令,打通企業編制與事業單位編制的界限,為企業人員(包括私營企業人員)到高職院校從事教學工作提供政策支持。另一方面,高職院校自身必須深化改革,制訂優惠政策,吸引行業企業的優秀人才。
(3)聘請兼職教師,提高穩定的兼職教師比例。兼職教師的加盟,能改變高職院校的師資結構,補充專職教師的不足,解決實訓指導教師的數量,提高實訓教學水平。在國外,高職院校兼職教師比例普遍較高。德國高等專科學校中,兼職教師占60%~80%;美國社區學院兼職教師占60%以上;加拿大社區學院,兼職教師的比例高達90%。國內外實踐證明,來自企業的兼職教師,對高職院校開展理實一體化教學,提高實踐教學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職院校要多渠道聘請兼職教師,逐步提高兼職教師的比例,形成實踐技能課程和實訓課主要由具有相應技能水平的兼職教師講授的機制。高職院校要建立兼職教師資源庫,保持和兼職教師的常態化溝通,并創造條件將優秀的兼職教師引進學校,變成正式的專職教師。學校還可以聘請已退休且身體健康的老會計師、老工程師、老推銷員等人員擔任兼職教師。
2.建立學習、培訓機制,促進“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形成
高職院校教師要自覺樹立終身學習、終身教育的理念。學校也必須建立適應高職教育發展的健全的師資培訓機制,促進“雙師”型師資隊伍的建設。
(1)增強師資培訓的針對性。在教師培訓中,要針對不同類型教師的短板,制訂培訓計劃,設計培訓方案。通過針對性培訓,提高青年教師的專業實踐技能和教學理論水平等,使他們成為高職學院“雙師型”教師的主體,成為未來合格的專業帶頭人;通過針對性培訓,讓引進教師和兼職教師了解和熟悉高職教學特點,掌握基本的教學理論和方法;通過針對性培訓,幫助老年教師掌握現代教學技術,促進其知識更新等。同時,要加強對年輕教師、引進教師、兼職教師和新招聘教師的高職教學理論、教學規律、教學藝術的培訓,提高他們的教學水平。
(2)構建相互學習,取長補短的學習機制
①發揮教研活動在“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中的作用。高職院校要明確教研活動的功能和作用,創新教研活動的形式,提高教研活動的質量。教研活動不單純是行政事務性會議,它的主要功能是教學活動的準備與教學活動的總結。前者是討論教學內容、制訂教學計劃、協調教學關系、討論教學方法。后者是總結教學經驗和教訓。通過教研活動達到教師間的互相交流和相互促進,尤其有利于年輕教師的成長。教研活動應至少每周一次,要恒久堅持。此外,學校還應邀請兼職教師參加教研活動。
②發揮傳統的聽課制度在“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中的作用。落實教師之間互相聽課制度,使教師在互相聽課中達到相互交流,相互取長補短的目的。老教師要聽年輕教師的課,以學習他們的新知識,幫助他們發現教學活動中的問題;兼職教師、外聘教師、年輕教師聽老教師的課,以學習他們的教學藝術、理論知識和教學態度;年輕教師、老教師聽兼職教師、外聘教師的課,以向他們學習相關的實踐經驗和知識。高職院校應探索聽課這一形式的具體實施方法,制訂促進教師間互相聽課的制度,并長期堅持。
③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平臺在“雙師”型師資隊伍建設中的作用。“企業經歷”是認定“雙師型”教師的重要條件之一。校企合作不僅是為了解決學生的實訓問題,也不僅是校企雙方共同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的問題,它也應當是校企雙方合作培訓人員的平臺。校企雙方要實行人員互聘、互相兼職的常態機制。學校應鼓勵和支持教師參與各種形式的社會服務,到企業兼職、調研、講學等。堅持新任教師深入企業一線頂崗實踐制度,在實踐中鍛煉年輕教師的專業實踐能力。
此外,學校要保證教師學習、調研的經費支出,并實行專款專用。
3.營造良好環境,促進師資隊伍建設
(1)加強師德教育,穩定師資隊伍。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師德教育,貫徹落實國發〔2012〕41號《國務院關于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意見》,努力建立一支政治素質過硬,責任心強,愛崗敬業的師資隊伍。“堅持和完善理論學習制度,創新理論學習的方式和載體,加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教育,不斷提高教師的理論修養和思想政治素質。”“確保教師堅持正確政治方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遵守憲法和有關法律法規,堅持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幫助和引領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把教師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學術規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職前培養、準入、職后培訓和管理的全過程。”
(2)人盡其才,發揮各類教師的專長。只有人盡其才,才能發揮人才的作用,體現人才的價值。據上述分析,四類教師各有所長。老教師德高望重,教學經驗豐富,知識全面,學校要充分發揮他們在專業建設和指導年輕教師方面的帶動作用;年輕教師有活力,掌握現代教學技術,學校要充分發揮他們在教學改革、多媒體教學中的骨干作用;引進教師和外聘教師實踐經驗豐富,學校要發揮他們在實踐教學中的獨特作用。
(3)加強制度建設。師資隊伍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除了政府部門的推動和改革外,高職院校自身必須深化改革,建立相關制度,營造有利于師資隊伍建設的內部環境。核心是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改善教師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制訂引進高學歷、高職稱和企業優秀人才的制度;制訂鼓勵教師深入企業調查、兼職的制度;制訂企業引進人才和雙師型教師職稱晉升的辦法等。
總之,完善師資隊伍結構,建立“雙師型”為主體,有“四高”特點的師資隊伍,提高師資隊伍素質是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永恒課題。它需要政府的推動,社會的支持和學校的堅持;更需要制度的保障,方法的創新和教師的努力。
參考文獻:
[1]查達德.職業院校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的四個問題[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5.
[2]劉東方.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