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化工類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研究與實踐
作者:淮陰師范學院化學化工學院 江蘇淮安 陳田田 趙宜江 徐繼明
發布時間:2013-02-28 11:15:55
[摘 要]文章從分析新建化工類本科專業實踐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入手,提出了新建化工類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思路,并進行研究和實施,突出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取得了較好效果。
[關鍵詞] 人才培養 實踐教學體系 構建 研究與實踐
[基金資助] 江蘇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項課題(2011JSJG133)。
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的重要教學環節,是決定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要素之一。地方高校新建化工類本科專業,存在著對實踐教學重視不夠,實踐條件薄弱,實踐環節學時數難以保證,實踐教學內容體系不夠完善,實踐教學投入不足,組織管理不到位,缺乏有效指導等問題。為此,我們努力加強實踐教學研究與改革,構建了新建化工類本科專業實踐教學新體系,突出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設計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取得較好效果。
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
1.構建思路
(1)強化觀念 教育要面向社會,面向經濟建設。為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要求、基礎理論扎實、創新能力強的工程人才,教育必須與市場相連,理論必須與實踐融合,知識必須與技能結合,實踐教學正是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橋梁和紐帶。國家教育部提出的“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人才培養目標,則更加突出了實踐教學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認清形勢 社會的發展變化、企業管理模式的轉變以及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高校生員素質結構的變化等對實踐教學環節的方式和內容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此,迫切需要對當前形勢以及原有人才培養方案中的實踐教學環節進行分析研究,找出制約因素,理順關系,建立適合提高工科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的實踐教學平臺。
(3)明確構建原則 化工類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一般原則為:①目標性。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必須緊緊圍繞高校人才培養規格和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進行。化工類本科專業培養主要目標是:為社會輸送具備化學工程與工藝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和知識拓展能力,能夠在科研院所、化工企業從事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應用以及生產技術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工程技術人才。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必須以此為依據和目標。②整體性。人才培養是個系統工程,能力培養是貫穿始終的主線。應結合專業人才培養特點,按照各實踐教學環節的地位、作用和相互之間的內在聯系,構建科學的實踐教學體系;注重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的相互融合與滲透,使體系內的各個環節相互銜接和協調統一,具有連續性,貫穿于四年本科教育全過程。③層次性。學生能力的培養和素質的提高需要在一個循序漸進的、系統的知識體系的傳授中逐漸培養出來。因此,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應遵循由簡單到復雜,從基礎到深入,由單項到綜合循序漸進和螺旋遞升的原則。實踐教學也應分階段、分步驟、分層次逐步深化。
2.基本框架
按照以上的構建思路與原則,在分析研究新建化工類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基礎上,經廣泛市場調研與研討,形成了淮陰師范學院化工類本科專業實踐教學體系,該體系設計思想為:“系統+模塊”,按系統設置分為:實驗系統、專業實訓系統、綜合設計系統、社會實踐系統以及創新創業系統五個子系統,各子系統內的課程由相互關聯、環環相扣、逐步升級的教學模塊構成,各系統教學模塊又分為:基本技能模塊、專業技能模塊、綜合訓練模塊和提高模塊。實驗子系統主要包括基礎實驗、專業實驗、綜合實驗、設計實驗、創新實驗研究等課程。專業實訓子系統包括金工實習、認識實習、仿真實訓、專業技能訓練、生產實訓、畢業實習等。綜合設計子系統包括課程設計、設備設計、專業設計、畢業設計等。社會實踐子系統包括學生社團、社會調查、社會服務等各類社會實踐活動。創新創業子系統包括學生科技活動、學科競賽、就業創業指導等。
實踐教學體系的實踐
1.改革實踐教學內容
學院以2010年新一輪人才培養方案修訂為契機,對實踐教學內容體系進行了梳理,將實踐體系劃分了五個子系統。在實踐知識體系安排上,按照知識—能力—素質發展要求以及學生的認知規律,學院分別對五個子系統的實踐教學內容進行完善與優化,明確制訂了各階段訓練內容、重點、目標及考核方式,要求實現“三個融合”,即理論教學與實踐內容相結合(要求各模塊與各階段學習的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緊密聯系,前后條理清晰,不僅鞏固學生所學的理論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將所學理論運用于實踐的能力),各階段實踐內容相互融合,實踐內容與學生的專業特點以及就業需要相融合,注重知識的整體性與協調性。各子系統之間既相互獨立又互相促進,圍繞著學生專業應用能力培養這根主線,形成了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通過教學內容的改革與優化,提高實踐教學效果。同時加大了實踐教學環節的學時、學分,增加綜合性、設計性實驗比例,較大幅度增大了課程設計、生產實訓、畢業實習等實踐教學環節比重,增設了《化工設備設計》、《專業設計》兩門專業實踐課程,著力強化對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
2.加強實踐基地建設
穩定的教學實踐基地是培養本科生實踐能力的關鍵。工科專業實踐基地建設主要包括實驗室建設和校內外實習基地建設。淮陰師范學院化學化工學院的化學實驗中心是江蘇省基礎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基礎實驗條件優良。
學院十分重視專業實驗室建設。2006年以來,學院先后建成了化工專業實驗室2個,過程控制實驗室1個,化工仿真實驗室1個,金工實訓室1個,環境工程實驗室1個,環境監測實驗室1個,化工制圖室1個以及2012年建成的校內化工實訓中心。僅近兩年,學校在該專業新增加儀器設備等方面的投入就達200余萬元,實驗開出率100%。
學院在加大校內實踐基地建設的同時,努力拓寬校外實踐基地建設的途徑。積極主動地尋求與企業多種形式的合作與交流,實現專業與市場的接軌、學校與企業的“相識、相知、相助”,堅持互惠互利、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建立產學研實習基地。在實踐基地的選擇上充分考慮企業本身條件、接納實踐教學的能力以及承擔實踐教學意愿,目前學院已建成校外化工類專業實習實訓基地5個,另外,通過學院教師與實習單位共同申報課題、提供技術咨詢等途徑,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和合作,不斷加強和推進實習基地建設,為本專業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了良好保障。
3.加強畢業設計(論文)工作
畢業設計(論文)是培養學生綜合應用所學基礎知識、工具知識、專業知識進行實踐的重要環節,是培養工程人才最重要的環節之一。為保證這一環節的圓滿完成,我們著重從做好畢業設計(論文)選題工作入手,努力提升畢業設計(論文)水平,要求選題應盡量選擇能代表本專業方向發展前沿的題目,提高學生的興趣;盡量選擇有代表性的題目,以使學生觸類旁通;選題應盡量使學生去做真題目,接受真正的工程訓練,這就要求盡可能多地與企業聯合,設計(論文)內容能緊密結合生產實際。隨著教師與企業聯系的日趨緊密,選擇真題的比例逐年增加。其次,通過中期檢查制、不定期抽查制以及舉辦畢業設計(論文)公開示范答辯活動等途徑不斷加強過程規范化管理,強化過程質量監控,保障畢業設計(論文)的質量。學院從2009年開始,已連續4年在江蘇省優秀畢業論文(設計)評選中獲佳績,共獲省優秀畢業論文(設計)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省優秀畢業論文(設計)團隊1項。
4.強化學生科研訓練
一方面積極探索實驗室開放形式、建立有效開放機制、加大實驗室開放力度,充分挖掘和利用實踐教學資源,加強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另一方面,制訂相關激勵制度,鼓勵并組織學生盡早參加教師科研項目,提高學生科研創新能力。目前低年級學生提前進入教師科研實驗室已蔚然成風,學院有2個科研實驗室由于學生參與面廣,成果豐碩,已成為學院重要人才培養基地。
通過對實踐教學的強化與改革,學生的創新精神、工程意識和工程實踐能力明顯增強。淮陰師范學院化學化工學院學生課外科技創新活動取得了可喜成績,2007 年以來,共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省級以上獎項 17項,申報立項省大學生實踐創新實踐項目19項,在各類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論文 10余篇,申請專利 2 項。2011年,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學生首次組隊參加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獲得華東賽區二等獎、三等獎以及全國三等獎各一項的好成績。
參考文獻:
[1]王桂榮,王淑芳,等.在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教學中強化工程意識的培養[J].化工高等教育,2005,(1):116-117.
[2]鄭春龍,邵紅艷.以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為目標的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與實施[J].中國高教研究,2007,(4):85-86.
[3]粟海鋒,文衍宣,等.地方高校化工類本科應用性人才實踐性教學環節改革的探索[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28(6):63-64.
[4]文武.新辦工科專業實習基地建設探討[J].實驗科學與研究,2007,(2):114-116.
[5]諸愛士,張良全,等.化工認識實習改革與基地建設[J].浙江科技學院學報,2003,15(1):44.
